2011年8月28日 星期日

★ 防「颱」★

八月初時,紐約延續了七月的數波熱浪潮,熱了個兩天,七月的電費也因為前前後後共開了十二天的冷氣,第一次突破一百美元(確切的數字是$124)。雖說早已做好心理準備,但翻開帳單那一刻,不禁還是詛咒了摳錢的電力公司一番。

本來以為八月應該也是類似的氣溫模式,沒想到接下來的三個星期內,從中西部與五大湖區推來好幾次冷鋒,跟東岸的高氣壓一攪和,昏天暗地又打雷閃電的暴風雨於是輪番上陣,偶爾還有龍捲風警報,這個月的平均氣溫因而托福降了不少度。前幾天新聞還說,紐約市在今年八月的雨量已經要創下新紀錄了,而且根據氣象預報,當時還在加勒比海、已經增強為三級颶風的Hurricane Irene,很有可能會在幾天後直撲紐約市。

搬到東岸的這幾年,算也習慣了東北部九、十月的颶風密集期。颶風會登陸,幾乎都是在南端幾州,像是東南角的佛羅里達州,或像2005年的Katrina造成紐奧良市嚴重氾濫的路易西安那州。而能真正颳到東北部的颶風,再怎麼逆時鐘吹捲,也不過是在大西洋的外海做做樣子,最多就是帶來九月中下旬常有的連續陰雨天,好像這樣就能徹底剝去炎熱高溫,與夏季做出正式區隔,然後預告秋涼來臨一樣。

這個八月底的艾琳,則跟往常遲來的颶風不同。越靠近週末,氣象預報裡紐約市颳風下雨的時間點,就越明確,雖然說颶風本身已經因為在北卡羅萊納州登陸而降低威力,但一般預測會在週六晚間八點後,對紐約市區逐漸帶來影響。

本來一開始對於這些預報,我們還算是抱著懷疑的態度。不過冰箱裡也沒剩多少食物,所以週四晚上我們還是採買了些蔬果生鮮。隔天宿舍一再發信通知,提醒住戶們應該要為停水停電做準備,連新聞都提及曼哈頓部分地區淹水時必須斷電的可能性。等到週五山姆下班後回家吃過晚飯後,兩人決定再到路口二十四小時營業的超市晃晃,再添購水與三號電池,以免漏氣,以備萬一。

走進超市一看,櫃台竟然大排長龍。下週過後就快開學,看來很多學生都已經回來了。本來想直接買一加侖的大桶水,結果架上大辣辣貼著「明天會再進貨!」的告示,兩人只拿了一對三號電池,裝了沒得挑的剩下的兩顆富士蘋果,一捲廚房紙巾,跟半打礦泉水,就直接去結帳。經過土司櫃一看,比NBA球員還高的好幾層架上竟然是空的。平日讓人眼花撩亂的白土司、全麥土司、健康果仁土司、葡萄乾土司、漢堡包、熱狗包、德國香腸包等等,什麼都不剩。其實我對颱風風雨的記憶已經有點模糊,連國中一年級時放了颱風假的韋恩颱風,也只留下隔日放晴的印象。對於防颱,似乎更是大人才要操心的事。記得每次遇到氣象報導裡較具威脅性的颱風,媽媽就會在浴缸裡貯存備用水,也會準備手電筒跟蠟燭。但對於家裡是否曾經囤積食物,就完全不記得了。也因此,超市裡排隊結帳的人潮,以及清空的麵包架,還真帶給我短暫的一陣錯愕。

週六中午,雖然還沒什麼風雨,但新聞確認了一再預告的地鐵及公車的停駛。到了晚上,雖然只是一陣陣地來襲,但風勢雨勢都有逐漸變大的趨勢,最喜歡睡窗邊的陳凱咪還忙碌追打客廳一再被高高吹起的白色窗簾。(陳凱莉當然一副「干我啥事」的表情然後繼續蜷成一圈睡覺。)夜裡上床前,還是決定在廚房跟浴室裡都留了備用水。

這兩天看著新聞對艾琳的追蹤報導、鄰近多州沿海與低窪地區居民的強制撤離、各種防災的保固措施、以及那些已經帶來程度不一的損害,第一次意識到成人對於避免生命財產損失所必須做的準備。大概只有學童們,才能無條件地期待停課。以前李立群在相聲裡說過,「笑話是很殘忍的。每當有人笑的時候,就是有人受到傷害的時候。」一旦要放「颱」風假,就代表可能會有災情。對於山姆明天放假一天的這個事實,我在開心之餘,心裡其實還摻了那麼一絲罪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