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3日 星期四

★ 想著妳 ★

心仍然是一個洞。

2017年2月14日 星期二

★ 再見了,最愛的凱 ★

失去了最特別的毛蛹蛹女孩的,2017的情人節。

2015年7月5日 星期日

★ A Song of Ice and Fire ★

過去的幾個月來,如果每天真開著聽寫軟體,可能會發現圍繞著《冰與火之歌》的主題佔去生活對話不少的篇幅。真要追根究底的話,一切的開始,其實只是因為去年六月喵萱來玩時無意的一句「"Game of Thrones"很色喔」。好色的人(咦誰)胡亂搜尋後,竟然找到了銀髮女主角跟中東惡漢的床戲片段(還被惡搞局部特寫,整個大辣辣變成A片)。於是影集迅速加分,馬上從奇怪到底是在演什麼鬼攀升為好吧那就借來看看吧影集的前三名。

八月時,市圖排隊的第一季到了。果然不負期待,正面全裸鏡頭還真不少,而看來熟悉的小龍女床戲才第二集就隆重上演。角色複雜繁多,演員又都是新臉孔,光記誰是誰然後誰又是誰的誰都蠻吃力的;但說來詭異,一旦放了個大家都很熟悉的Sean Bean,本能地就把看來正氣凜然的Stark爸爸當成第一男主角。或許就是因為這個關係,第一季近尾他被關在大牢裡時還理所當然認定不是劫囚就是特赦,所以當他的頭竟然真的被砍掉的那一刻(這算爆雷嗎),伴隨而來的震撼懷疑暴怒不甘延續了好幾天,專屬於觀眾的安全感被強行暴力顛覆了。氣得連飯都差點吃不下,不斷思考著如果當初這樣就不會怎樣的各種可能性,好像光靠我們就能想出什麼完美方法能讓他死角翻身,來個絕地大復活一樣。

影集的第二、三季在市圖大排長龍的窘境下,還抽時間衝到隔河的皇后區分館借出,在之後的上班日晚及週末間也陸續看完了。在歷經了一波波要角必亡的殘酷啟蒙訓練後,不管是誰的死,也好像都不再是預期外,每一次每一季都讓心再變得更硬一點。

從去年九月初看完了前三季,一直到第四季正式推出DVD的今年二月間,我們也跟著數百萬從"Game of Thrones"影迷變為George R.R. Martin書迷的其他人,為了追尋故事的原貌,正式跨入原著小說的魔幻帝國裡。雖然像羅琳的《哈利波特》系列深得我心,還有Suzanne Collins的The Hunger Games系列我也很喜歡,但始終覺得Fantasy小說畢竟不是我的最愛,挑書時總是優先偏好懸疑驚悚推理類的小說。不過George R.R. Martin果真非常會講故事,原著敘事細膩,完全填補了影集不得不濃縮的不足。(廢、廢話!是原著啊!)Stark家族小孩們的姑姑Lyanna就是個很好的例子。還記得去年十月剛開始讀第一冊,某晚走往學校健身房的路上聊著小說內容,突然話題就轉到Jon Snow的身世:
「嗯,你覺得Jon Snow到底是Ned Stark跟誰生的?」
「我覺得搞不好是Stark跟Lyanna偷生的~」
「厚!怎麼可能,你不要亂講好不好!」
雖然說心裡覺得太誇張了,不過漸漸覺得那想法的另一半好像還蠻有可信度的,一旦擠進腦海裡,突然間作者在一次釋放一點的線索,好像都拼湊起來了:藍色的玫瑰花瓣,Lyanna的請求;會不會Stark爸爸只是個煙幕?會不會Jon Snow是Lyanna跟Rhaegar的私生子啊啊?!當天晚上在網路上搜尋,的確有人提過類似的猜測,不過光是小說第一冊,根本很難做出這種聯想。更不必說起步很晚,小說都已經出了五大冊,當時不過才剛開始讀第一本而已。

重點是,關於Lyanna的過去的這條支線,影集幾乎是完全略過。Seven Kingdoms之所以改朝換代,不就是從這裡開始的嗎?如果不是小說本身,影迷大概只能從影集裡接收不到原著一半的細節。諷刺的是,就在今年四月終於跟上影集步調、增訂HBO之後,大幅改寫的第五季讓我對影集徹底失望了。那種對於影集適度忠於原著的信任被無情砸碎的憤怒,在第六集達到最高點。影集的人物本來就不是原創,原有的角色根本遭到濫用,看不出跟改編同人誌有什麼差別。

說來也有點匪夷所思,這樣一套打滿分的小說,我卻說不出自己最喜歡的角色是誰。如果能來個全球票選,最高票的三人大概是"The dragon has three heads"預言裡許多人目前認定的Dany、Tyrion、跟Jon。(而如果Jon Snow真的是Lyanna跟Rhaegar的兒子、Tyrion又像喵萱透露的那樣其實親生父親是Mad King的話,三人就全都是Targaryen家族的成員了。)的確Tyrion的設定應該是最接近作者的。在小說第一冊裡,他代表作者說出了揪心的台詞:"And I have a tender spot in my heart for cripples and bastards and broken things." 而在第二冊裡,他也化身正義,讓大部分讀者大快人心地(應該啦)處置了幾個「陷害忠良」的惡人。但不知為何,就算是Tyrion,卻還是不及那毫不猶豫百分之百的最喜歡。而或許這不確定,只是因為小說還沒出完。如果按照目前第六冊出版日期一再拖延的現實來看,即使小說真的結在第七冊,恐怕也是一個遙遙無期的十年後了。要真的有那天的話,我最希望作者也能好好說說Lyanna跟Rhaegar的故事。

2013年12月15日 星期日

★ 電影與音樂 ★

  • 電影:"Dead Man Down"。
  • 歌曲:ZaZ的"Éblouie par la nuit"。("Dazzled/Blinded by the night")

幾週前的某天,市圖借的幾部DVD一起到館。在2013的電影"Dead Man Down"裡,透過心情低落戴上耳機的女主角,第一次聽見這首當初還不知名的歌,當下直覺是曲子蠻有味道。復仇是電影的主題,背景則是黑社會。說真的,劇情普通二流,搞不好還算有香港黑道電影的影子。近幾年東山再起的男主角Colin Farrell本人據說很自戀,一向不得我心。片子結束後,劇組人員名單跑馬燈浮過時,又再打了一次這首歌,意境上的收尾還遠勝過故事的結局。網路上找了一下,果然很快就找到曲名與歌手,而且很多人都是看過電影後馬上搜尋。

又過了一陣子,"Dead Man Down"正好出現在另一部DVD的電影介紹裡,預告裡某段背景音樂就是"Éblouie par la nuit"。在那一刻,ZaZ的歌聲無限放大。突然間,整個情境都不一樣了:制式的江湖味抽掉,電影剪接的片段變成陪襯,整個故事只剩男女主角,兩人困在看不到天明的暗夜。黑色電影的框架明確了,Colin Farrell瞬間莫名變帥超man。雖然說主題曲選的是半情歌,而歌詞其實又不符電影情節,但那情緒一旦抓住,音樂與電影就成了無法再被替換的搭配。當然啦,如果製作公司當初能勇敢地把男主角寫死,雖然會讓看電影的人大哭或咒罵,但那聽覺與視覺的組合會昇華成永遠的絕對。

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九。與零點零零一的可惜呀可惜。

註:"Éblouie par la nuit"收錄在2010的ZaZ首發的同名專輯,YouTube上版本很多,現場演唱的版本聲音稍微沙啞,但那滄桑味我更喜歡。(ZaZ在2013發了第二張專輯Recto Verso,每首歌也都很好聽。)

以下這個YouTube播放清單上包含了"Éblouie par la nuit"的原錄音室版與幾個不同的現場演唱版: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SPZeJRnLDAMZV005DQSwSPb52pSMCZEY

2013年12月12日 星期四

★ 變形 ★

這學期最後一堂地板教室的健身課程結束後,我的瑜珈體驗正式期滿一年。

年初在後背長期痠痛同事的建議下報名了學校的瑜珈課,選了Anastasia的Hatha Yoga班,固定在下班後直奔體育館。大概是因為住得離學校很近,一開始對於下班後還要在外多逗留一小時,宅爆的我還真有點抗拒。不過一旦習慣了每週在上班間分段排入瑜珈而稍微和緩的那樣的節奏後,期待就蓋過了其他情緒。

於是每週二四下午五點前匆匆走出這頭的校門,進入另一邊的校園,調整呼吸與步伐,爬上三十層的階梯,接著另一個二十層。穿過物理系館前的小廣場,右轉下階梯刷卡進體育館,領更衣室鑰匙,換衣服掛好包包,然後把跟外在的一切連結鎖在寄物櫃裡。若是提早五或十分鐘,就在軟墊區先拉拉筋。時間到了,就跟著班上同學魚貫進入教室,排隊拿瑜珈墊跟小毯子與塑膠磚,準備進入徹底清空思緒的狀態。雖然每堂課前後順序不定,但總會從普通的中年人,轉而成為貓、駱駝、抬頭狗、弓背狗、嬰兒、蜥蜴、鴿子、海豹、眼鏡蛇、烏鴉、樹、大象、戰士、老鷹、椅子、橋、巴士等生物或非生物的實體。動作與動作間,Anastasia還會不時提醒我們,「什麼都不去想,只把焦點放在呼吸上喔」。繃緊,放鬆,繃緊,放鬆,放慢並加深呼吸,同時也只想著呼吸。在那一小時裡,心態上的與軀體上的變形,成了將我從平日生活分割出來並暫時另外放置的媒介。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那一個區隔,變得比過去更為重要了。

2013年10月23日 星期三

★(大驚!)★

一年兩篇??這種平均值從5.42、2.17、1.42、0.92終至跌入0.25的減半懶散法是不會也不該被接受的啊啊啊••••••。

話雖然這樣說,瑜珈課我還真的乖乖沒蹺過,而矩陣似乎也勉勉強強磨出了跨入門裡的模糊概念。就讓秋末的紐約大方進入冬天吧。十月的收尾,隱含著些許收割意味。

2013年7月6日 星期六

★ 我的雨天是我的晴天 ★

原來雷克雅維克的十月天色可以這麼陰沉,每天可以下這麼多雨。

自從看了電影《西雅圖夜未眠》裡女主角被殷殷告誡「西雅圖一年十二個月要下九個月的雨,根本不是常人會住的地方」後,心裡就對西雅圖這個城市帶著夢幻般的極大憧憬。我一向偏好陰雨天及昏暗天色,也喜歡雨中撐傘那種不能取代的安全感。倒不是說我討厭乾乾淨淨大晴天的透藍天空;那種適合公式中f8.0 + 1/250 + ISO 80而把S95功能推到極限的近深海藍裡,添加了棉花糖雲絲快速飄過的拉扯變形,也算有其視覺上的魅力。

但所謂蘿蔔青菜肥皮瘦肉各有所愛,對我而言,晴天是一股理所當然的不定性浮動,缺乏陰雨天那種腳步緩慢一拍拉長成三拍的成熟穩定。每天早上拉開窗簾,最想看見的天空色調是灰而非藍,如果加上不小雨勢的話,在心理及身體完全放鬆的深呼吸,好像可以整個把空氣抽進每片肺葉的最深處一樣。小學六年級時搬進新家,我的房間窗外是遮雨篷。不論雨勢大小,打在屋瓦上的雨聲總會被數倍擴大。夜裡遇雨,唸書格外專注,也特別容易入睡。似乎只要把棉被拉到下巴,睡意就會嗖地一聲馬上就用力把整個大腦吞掉一樣。雨天的顏色,與下雨的聲音,可能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跟生理上的強力鎮定劑產生了完美的聯結。

沒錯,灰濛濛雨答答,妳肯定是我的腦內啡。

三年前的夏天,終於找到機會到西雅圖一遊。旅行的第一天,不幸趕上西北角大熱浪的尾巴,天都還沒黑就逃回旅館。隔天熱浪半褪,卻仍是鎮日天晴。傍晚時急速降溫,我們搭渡輪到Alki Beach回望整個城市的夜景,甲板上四面冷風襲擊,狂抖到差點中風。到了小島上,在即將打烊的小店買了熱熱的蛤蜊巧達杯湯,總算是稍微壓驚。第三天早晨氣溫再掉幾度,但長袖襯衫在中午前還是脫掉塞到背包裡。不用說,當天依舊是適合旅行的陽光普照。雖然說七月不是西雅圖的雨季,但那過於大方的晴朗,徹底扯碎了我對這城市至少也該掛上溫柔淡灰天色的最低期望。

至於傳說中下不停的雨,從東岸搬到西雅圖的朋友也大力澄清。西雅圖的確是常下雨,但時常只是小雨,通常短短下個一陣,很快就會轉為天晴,好像陰天只是前一秒的錯覺,而撐開雨傘不過是個玩笑一樣。不只如此,西雅圖甚至連北美降雨量前十名城市都沾不上邊。幸好我從來不曾因一時衝動而傾家蕩產(?)搬到西雅圖,要不然可能會落到每天對天空敲碗怒吼的地步:喂喂喂!啊說好的雨呢!這是騙局嗎!

就這樣,因為那殘留的霸氣夏日印象,我對西雅圖多雨的幻想,似乎不再那麼明確。前陣子在Arnaldur Indriðason小說裡,發現了十月雨季的雷克雅維克。冰島,嗯,網路上的資料說,以漁業為主的冰島國土面積近台灣三倍大,這幾年因為景氣不佳與火山爆發的關係,觀光業一度蕭條。首都雷克雅維克位於雨量偏多的西南國境,終年有雨,其中又以秋冬為甚。而因為地理位置已近北極圈,每過十一月底,下午三點半就天黑。又是暗又是雨又是冷的,怎麼聽都像重度憂鬱患者高度集中的城市。我興奮地搜尋雷克雅維克的年雨量,好像馬上就要將十月的Reykjavík提名為我的終極幽暗雨城一樣。令人驚訝的是,雷克雅維克最多雨的月份的確是十月,但當月平均雨量約八公分,還少於十月紐約的十二公分。(騙、騙人!)再比起十一月西雅圖約十五公分的雨,更是有一段差距。最讓我跌破眼鏡的是基隆的十月,平均雨量竟然超過二十公分。如果根據基隆氣象局十五年前未更新的舊資料,在二十世紀後半段的五十年間,十月的基隆平均下了快四十公分的雨,每三天裡,就會有兩天是濕漉漉的天氣。雖然說我從來沒住過基隆,但這闌珊燈火裡驀然回首的象徵意味還真濃厚。

於是我在美東2013年以來最是高溫而熱度指數直逼華氏100攝氏38的七月赤豔裡,躲在冷氣房想像著我心底晴天的雷雨天:天邊壓低成捲因為風速過大而快速移動的暗沉雲團,轟隆作響的雷聲,交錯的閃電,空氣中泥土被打濕的味道,大雨傾盆而下的咚咚砰砰聲,不能停也停不住的雨,水珠急速反覆推擠而成串滾落的玻璃窗後,隔離後的再隔離。

嗯,雨的那個按鍵從OFF調成ON了。我想,其實也可以是另外的城市。

2013年2月4日 星期一

★「痛谷底,我在疼。」★

對於金庸筆下絕頂聰明、會以「正是小畜生罵我!」在口頭上佔人便宜的楊過,竟長達十六年解不出「情谷底,我在絕」這個絲毫不複雜的訊息,很是令人匪夷所思,搞不好可以算是情報學零分的先例。

「倒過來,啊就倒過來就好了啊!」幾十年來,不知有多少讀者的嗓子都叫啞了。不過即使只是簡簡單單地倒過來,跌入谷底這個的殘酷事實,卻還是未能因此獲得緩減。小時候學校只教過「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但卻從來沒有什麼老師能夠以前人的智慧警告妳,谷底之下其實可能還有谷底這個道理。

是說置身谷底,或說偽谷底的谷底,西曆竟然也拖了有四個月那麼久,農民曆則經過七個節氣,精確地綁在寒露與立春之間。十月初開始,因為總是長期壞習慣長坐憋尿趕報告,再度出現了尾椎痠痛的症狀,彷彿遙遠記憶裡曾造成巨大破壞的獸即將被喚醒一樣。

這次的痠痛,不再像半年之前那樣單純,幾天後完全消失,而是在一週之間從微微痠痛、轉為局部麻痺與刺痛、最後變成陣陣爆痛;痛到不能坐,不好站,不容易躺,不方便走,最後只能趴在床上工作。遇到乾咳,或莫名來個噴嚏時,臀部跟大腿就像炸彈引爆一樣,頓時靠嘎嘸目屎。前陣子看醫生、做物理治療,常被要求形容那種痛感,其實感覺就像有個鬼有個人拿兩根指頭捏住妳的屁股,然後順時鐘方向(或逆時鐘方向,隨便啦)用力猛轉。重點是,那是種毫無休止的、狠狠的、捏乎妳死而無限迴圈的加劇扭法。

◎ ◎ ◎

不過就是幾個月前,我還覺得物理治療是受過傷或手術後的人為了復健才不得不經歷的過程,而瑜珈課程則是專門用來訓練四肢不夠柔軟的人,從來沒想過會變成目前生活的一部份。

八月初,實習身份正式生效,終於開始全天工作,對於從小第一志願想當護士第二志願成為秘書此外別無大志的我,當個單純上班族最是開心。當時夏天逐步收尾,暑酷已不再是天氣主流;每天走八條街上班、走八條街下班,偶爾塞著耳機享受自己喜愛的音樂,大部分時候則放鬆視覺與聽覺,自由接收街道上各類景象聲響,其中我又特別喜愛星期四早上學校側門兩條街長的農夫市場。攤位小販擺出了有機蔬菜水果、自產自釀的蜂蜜及果醬、盆栽或植物、各式硬皮麵包與手工餅乾等等,與路過的行人、專程前往採買的顧客、嬰兒車或皮帶拴著的狗兒們,拼雜出熱絡而帶點節慶意味的獨特街景。上下班途中,常常邊走邊打從心底升起幸福的感覺。

九月開學後的某天上班途中,在115街的學校側門遇到兩個男學生在發傳單,離我較近的那一個,跳過了前頭推嬰兒車的太太、與手插口袋狀似趕路的男人,轉頭向我微笑,然後遞給我一份十六開的薄薄手冊,我稍微一瞥後大驚,College Survival Guide! 真的還假的!他發給我大學生存教戰守則?!雖說當天穿的是牛仔褲,但我可是薄毛衣外加墜飾、肩背公事包、腳踏平底芭蕾鞋的正港OL裝扮啊!!不過理智的假性抗議持續不久,馬上心頭暗爽心花全開,在遷入好喜歡的新公寓、開始全職工作之後,幸福感紀錄就地再添一章。

是說真的很奇怪,好一陣子沒感冒生病,腦袋就會突然「咦好像好久沒生病了噢」,當下就意識到糟了糟了,之後果然沒多久就成真。這種莫名被自我制約的對於衰神即將發威的第六感,還真應該在大腦裡置入電擊片來制止。八九月的好日子說真的也過沒多久,突然就開始懷疑,嗯,幸福了,開心了,充實了,矮友喂~啊會不會怎樣,電影裡頭好像都是這樣開始講故事的:「不過,在那個時候,她還不知道,在未來的幾個月裡,她會(被狗咬被騙錢被拋棄被炒魷魚被隕石打中)••••••。」沒錯,差不多就是這樣。

十月上旬連週末都加班完成了一份大報告後,那熟悉的痠痠痛痛的尾椎再度上身,一週內就嚴重到不良於行的程度。每天下班那短短的八條街突然無比遙遠,看著路過行人又跑又跳的,心中就是無比羨慕。當時在網路上搜尋,好像漸漸覺得那些痛感,和坐骨神經痛的症狀比起來算是靠近了。曾經有一次在健身房的暖身厚墊區,做了網路上很多人說對坐骨神經痛有助益的動作,當場痛到不能動,覺得自己下半輩子大概就要癱瘓了,眼淚猛地襲擊,怎麼擋都擋不住。

之後幾週,從配合保險給付找坐骨神經相關醫生開始,就不斷重複著往更深谷底跌落的過程。傻傻搞不清一定得先看家庭醫生而不是大醫院手術醫生、遇上十一月初颱風假醫院連續關閉、看診地點從勉強跛行可到的兩條街變成痛苦的四十條街、連續四天每天按三餐打電話騷擾審核過程慢吞吞的保險公司、好不容易排上某復健師的時間表但一週只能擠進可憐兮兮的二十分鐘、兩週後屁股仍舊奇痛無比回去找真的比Jude Law更帥的家庭醫生才發現跟恆春兮講的屏東阿龍一樣消炎藥吃錯量從一餐三錠一天九錠吃成一餐一錠一天三錠。而在被衰運反覆碾過的那幾週間,還在突然想到「哇真厲害這種塑膠框的眼鏡戴了兩三年都沒怎樣」之後不小心啪地一聲折斷鏡框。

就這樣,從初診的髖骨發炎,到後來復健醫生認定的梨狀肌綜合問題,復健扣掉無進展的前四週已是第九週,一個星期兩次的瑜珈課也同時進行中,努力調整長期造成的不良坐站姿以及過去兩年間開始努力上健身房但因為姿勢不正確而引發的運動傷害。雖然這屁股痛名符其實地像pain in my ass butt一樣始終不曾完全消失,雖然現在每坐十分鐘就得動個三分鐘,雖然有時候仍然覺得一個人使盡吃癟而不是吃奶的力氣在抵抗這個世界,但我漸漸可以不再去想「到底什麼時候才會結束」這個問題。每當稍長的期待又行萎縮時,就不禁要提醒自己,深淵無底,就當作••••••這裡或許仍不是最低點。

2012年11月28日 星期三

★ 不過就是被暫時的內爆疼痛襲擊罷了 ★

地鐵跟公車上總是這裡的打噴嚏,那裡的擤鼻涕加咳嗽,似乎病毒就應該要這樣理所當然開心散佈茁壯一樣,弄得我每天總是緊張兮兮憋著氣。不過既然今天已經開始鼻塞滴鼻水,那就不必再擔心了。以三倍施力抽取的方式呼吸也沒問題,終於不必擔心下一秒在車廂裡窒息。

至於這心態到底是跌到谷底的自暴自棄,還是無可救藥的豁然開朗,或許也很難界定噢噢你說是吧。

2012年10月22日 星期一

★ 搬家 ★

不知不覺中,那個看似雜物永遠收拾不盡又因重複勞動與累積疲累而引發徹底絕望的濕黏八月全晝全夜,竟然已經被壓縮成兩個多月前的已過去事件。

搬家後的那兩週內,光是在臥室廚房客廳浴室之間走動,就會持續浮現被塞入一個不論怎麼用力敲打都醒不過來那般的夢的強烈錯覺,還不斷產生「咦真的搬離宿舍了嗎」的高度質疑。雖然在五天內收拾打掃好整個公寓,總覺得下一步踏出時就會透過什麼詭異的空間而整個人被吸附回學校宿舍裡,彷彿八月中下旬的現實不小心在某個點被錯誤讀取。

仔細想想,也可能因為之前總是兩年搬家一次,而搬進學校宿舍後細水長流拖拖拉拉,一待就是秋冬春夏六輪重複,才造成這次搬家後存在感的強迫滯留。

除了那被超現實化的現實之外,也還有幾個其實當然沒什麼關係的巧合。

六月底時第一次參觀現在的公寓,那時的房客還跟我們拍胸脯保證,說他住了一年沒見鬼過,拜託,這公寓感覺窗明几淨,日照充足,前後也很通風,怎麼可能會有鬼啊,所以當天講起來大家都一副嘻嘻哈哈的口氣。搬進公寓的隔天半夜,我小腿嚴重抽筋,痛得大聲鬼叫而驚醒。過沒幾天噩夢重演,一模一樣的狀況又再次發生。雖然理論上是乖乖吃香蕉補充鉀了,不過半夜醒來都會鼓起勇氣才敢睜開眼皮。而且明明一向好睡,那幾天就是特別容易突然清醒。

除了抽筋鬼,連調冷鬼也出現了。為了不讓冰箱持續莫名進入除霜的滴水狀態,我把冰箱溫度調低到四,可是開冰箱時都發現溫度指標變成最冷的七。嗯,好吧,如果只是無傷大雅的搗蛋也就算了。問題是前房客說沒鬼啊!該不會他宣稱已分手而我們從沒見過的女友已經被他……。但樓上樓下都住了人,地板跟天花板應該都沒那麼厚,難不成真要像愛倫坡講的封在衣櫥的牆壁裡。

雖然如此,當那兩週的錯亂結束之後,魔咒似乎也解除了。不過看著咪咪常常對著空氣中某個點高聲喵喵叫那副模樣,加上最近大事普普而小事不順,不禁要在心裡懷疑,呃,這個想法是不是太天真了捏?

2012年3月6日 星期二

★ 現狀 ★

進行著不當扭曲的蟲洞飛行。

2012年1月30日 星期一

★ 認定 ★

我正在接近我的思想的核心。
或者說,我就是那核心。

2011年12月31日 星期六

★ 關於山姆的十三、十四事 ★

話說肌肉型男山姆大叔終於在2008年九月中旬主攻健身、在blog友站敵站開版了。陸陸續續地,他竟然也寫了一百多篇的網誌,上傳了快五十本相簿。從網站內附的人氣統計來看,不到兩年,光是網誌部分,就已經累積超過一萬多人次的點閱,比起寫了六年的我的blog,不知高出幾百倍。

像山姆這種練健身談運動的人,或許很容易給人肌大無腦的刻板印象,但仔細想想,其實這種刻板印象不能不說是文化差異造成的結果。現在的台灣社會我或許已經脫節,不過在我們那個年代,老師跟父母大部分都不鼓勵參加運動性社團,好像一去運動了,小孩就會變醜變笨似的,乖乖唸書考大學上研究所最重要。

在美國這幾年,不談籃球跟棒球等超高年薪的職業運動選手,在學校裡最出風頭的,幾乎都是運動表現突出的,其中不少人學業成績也很優秀。而被當成取笑對象的反而是只會唸書的學生,在電影或電視影集裡被geek喊來geek喊去,也算是另類歧視。

受到他的影響,我一週逼迫自己至少去一趟學校健身房,總會被各式器材上汗流浹背卻還衝勁十足的學生們震撼一番。遇到中午與下午四五點的熱門時段,多數的有氧器材都要簽名排隊,上限是一人一輪「只能」半小時。山姆的理論是重量訓練及有氧運動是一切運動的基礎,職業選手如果不從最辛苦卻又是最基本的開始及持續,只靠天分,職業生涯會比別人提早結束,更別說那些還抽煙喝酒的。他常說,從亞洲到美國打大聯盟的職棒選手沒人能撐過五年還持續進步,唯一的例外就是打了十年依舊很旺的鈴木一朗。

已滿三十八的鈴木一朗據說在球季時每天的重量訓練固定至少一個半小時,水手隊的訓練人員還說過他是全隊重訓時間最長的。每次想反駁山姆說台灣人不愛運動或運動方法不對的說法時,我都會說人家誰誰誰也會去打球,也是在運動啊,他就會搖搖頭說打球流汗只是在玩,不是專業運動,重量訓練跟有氧運動才能夠增強肌力跟心肺功能。看看國外的棒球與籃球選手到了四十多歲還不必退休,真是不得不同意他說的話。以前我也以為像曾雅妮這樣的高爾夫選手每天就是練習推桿進洞,怎麼會想得到她一週五天還要進行不斷衝撞自我極限的重量訓練呢。

或許我對他的認知還有一部份停留在過去,比如國中時規定要背的課文老是不背,寫字也是二十多年如一日的無比歪斜潦草大器飛舞。幾年前我還在家裡的抽屜底翻到一張國中模擬考班上的成績單,歷史全班平均成績65分,而19這種分數虧他考得出來,不用說當然全班最低。(不過國二時理化老師在每次大小考完都會先要九十分以上的然後八十分以上的同學站起來,山姆每次都有份就很令我羨慕。)或許因為延續了這刻板印象,像山姆這種抱持「全民都運動國力會變強」的運動至上論調的人,一旦跟網誌的寫作甚至是每天的大量閱讀連結在一起,還真會造成刻板期待值上的極大落差。以前他拿當兵時的莒光日誌給我看時,最讓我訝異的就是竟然沒有錯別字。

目前他網誌的點閱次數最高的幾篇分別為〈Roy Jones Jr.〉、〈網路拳擊課〉、〈重量訓練一年多了〉、〈臥推〉,每篇都跟健身與運動有關,相簿一樣也是健身類最受歡迎。雖然如此,細看網誌分類,發現在他以討論健身運動起家的網誌裡,健身文卻掛羊頭賣狗肉似的只佔百分之十五,也就是說,平均要每五或六篇文章,才會出現一篇有關健身的內容。本來我還取笑他是不是其實健身在人生裡只佔了不到五分之一,結果他竟然說出「健身這件事光寫不做是沒用的,我是以身作則啊」之類的回答。到底這結論是用什麼跳躍的方式達成的不得而知,只能說又再次敗給他了。

2011年12月19日 星期一

★ 夜 ★

跟著稀疏的人潮走出捷運站,她瞄了一眼手錶,時間已近午夜。連續三天的寒流發威,如早先氣象報告裡嗲聲嗲氣的播報員所說的,這個夜裡,溫度明顯又更低了一些。「再八分鐘,再八分鐘,我一定要泡在浴缸裡,來個暖呼呼的熱水澡!」她在心裡向自己吶喊。伸手拉緊風衣領口,她加快了腳步。

走著走著,終於轉進倒數第二條巷子。或許是因為天冷的關係,大馬路上那些偶爾打牙祭買宵夜吃的店家竟然全數提早打烊。巷道無人,彷彿連路燈的照明度都轉為慘白。她突然全身寒毛豎了起來,心裡一陣冷,拔腿就往巷內衝。跑到公寓門口,邊喘氣邊顫抖著,伸手往肩包裡抓鑰匙。

突然間,背後被硬物頂住,一個壓低的男聲說:「錢包!錢包!臉不准轉過來!」另一個則說:「快一點!我們只要錢!」她被突如其來的恐懼釘在原地,楞了三秒鐘,才說:「讓我把包包放在地上,拿皮夾比較方便,好不好?」後方的聲音說:「動作快一點,不然刺妳幾刀!」

她保持姿勢慢慢蹲下,深吸一口氣,雙手在肩包裡摸索著,一抓住目標物,她猛地轉身,右手將電擊棒開關推到最大,用力頂住比較靠近的那人,左手往另外一人臉上猛按防狼噴霧,馬上聽見哀嚎,眼前那人在電擊下抽動著跪在地上,另外一個按住眼睛,跌跌撞撞往巷口方向跑。

她用力踢了跪下那人幾腳,他掙扎著爬起,也往巷口衝,她一晚的怒氣全湧上來,在後頭破口大罵:「按!臭機車!恁祖媽今天一肚子火!加班加到現在才回家,還沒加班費咧!蝦米六三三馬上好,好你的頭咧!剛剛搭柵湖線又出包,在車廂裡等快半小時,氣死我了!你們兩個還能走,算你狗運!」

雖然北風颼颼,但在兩條街外,仍然聽得到她的怒吼聲。

2011年12月8日 星期四

★ 掉卡驚魂記 ★

昨天睡覺前已經商量好晚上要吃蝦仁蛋炒飯,雖然說需要的食材家裡都還有,不過蛋只剩兩顆,晚餐如果炒掉,明天的早餐還有中餐要帶的三明治就沒蛋可用了。冰箱已經快沒蘋果,而且廚房紙巾好像也馬上要拉完,看來買雜貨大概不能拖到明天。

即使心裡這樣想,腦袋裡還是掙扎了一下。到底要自己先去買呢,還是晚上吃完飯再去?每次到路口買蛋及牛奶等雜貨時,總是兩人一起出門,不過最近又變冷了,今天尤其是,傍晚時室外華氏四十二度但因為西北風時速七英哩所以實際感覺像華氏三十七度(也就是攝氏六度但因為西北風時速十一公里因此實際感覺像攝氏三度)。如果能先把東西買好,就能在山姆回到家後抬頭挺胸驕傲邀功一番。

一想到那種拍拍頭說好乖的情景,我還真的吼傻吼天真地馬上乖乖換衣服。出門前習慣性地打開皮夾檢查一下,突然發現少了一張信用卡。我強自鎮定翻找,一邊盤算打電話停卡,一邊努力回想兩天前領包裹外還買了一條土司,應該就是那時候出的問題,可是路口的超市通常是刷完卡馬上就會把卡還給顧客,而且對持卡這件事我一直都很小心,實在很難相信會犯這種錯,搞不好那張卡自己從皮夾掉出來。我決定上網確認看看是不是已經被盜刷了。

登入帳號時心裡還想,嗯哼,真可惜山姆現在不在家,如果他知道了,搞不好會讚美我「啊妳怎麼卡不見了還這麼冷靜真是太酷了」,但是想得美咧,萬一他真的在家,最有可能的就是先唸我一頓,而且對於我竟然在這種時候還擔心被罵的事,最可能會說的其實是「啊妳怎麼卡都不見了還能想到被我罵,果真該罵」之類的話。說真的,我本來就不是糊塗的人(真的不是),因為每隔兩三天就會在家翻東找西的都是山姆(沒錯就是)

細目一打開,昨天竟然有一筆九塊美金左右的刷卡記錄,既然昨天我沒消費,那就代表完了果然卡被盜用了。不過這個賊也真怪,看來只在百視達租了兩部電影。再往下一讀,還有兩筆洗衣店的紀錄,加起來不到五塊美金。真奇怪,難道這就是所謂的義賊!(?)說不定拿著我的卡在外面偷刷,是因為生活真的過不下去了,但如果這麼說洗衣店我懂,租DVD的話是因為子女的教育嗎!最詭異的是,洗衣店的名字還有那麼點眼熟,跟宿舍在開學時剛更新的洗衣室的新信用卡收費系統是一樣的,看來盜刷的人就住在我們這一棟!

洗衣服的日期仔細一看是四天前的星期日,竟然跟我們同一天,這麼說有可能是我忘記把信用卡從讀卡機中抽出來,所以對方直接拿我的卡刷洗衣機跟烘衣機,然後昨天發現卡還沒人追蹤,又跑去租錄影帶?這麼一想又覺得好像哪裡不太對,星期日當天只有兩筆洗衣室的刷卡紀錄,我們自己的那兩筆呢?該不會這就是我們自己的那兩筆?這麼一想,就覺得百視達那筆支出跟我們的月費好像是一模一樣的,而且昨天即可能是每個月的自動扣款日。如果真的是這樣,會不會我的卡其實沒被盜刷,而是真的就在路口的超市等著我去領回呢?或者從四天前洗完衣服後,我根本就忘記把那張卡放回皮夾?

內心振奮地走向平日掛洗衣零錢小包的地方,但是小袋子卻不見蹤影。我的預期在這時無聲摔落谷底。好吧,卡或許還沒被盜刷,但它仍是不見了。往底下一看,發現地板上有個山姆隨手亂放的袋子,雖然已經不抱希望,但我還是撥開袋子一看,沒想到‥‥‥洗衣零錢小包竟然掉在裡面!我顫抖著手拉開零錢小包袋口的細繩,裡頭有兩張卡,一張是舊洗衣系統的儲值卡,另一張則是黑色卡身上印著雪地裡帥氣白狼的D卡!轟轟轟,雲霄飛車在這時又衝回最高點!

於是這個小事件就這樣結束了。老實說,雖然一開始或許有點不安,但因為D卡打著所謂零風險的保障,號稱只要非本人同意的盜刷行為一概不必負責,其實好像從一開始心裡也沒那麼驚慌。一旦找到原本以為遺失的卡,在那十多分鐘生活中的細微錯亂就像影片倒帶一樣,咻咻地退到之前那一個事件分叉點,洗掉了對同棟住戶的疑神疑鬼,完美地回到了穿上外套準備出門採買時那種期待下班的山姆誇獎的心情。

2011年11月22日 星期二

★ 膽小、恐懼、與極限 ★

手裡抓著抄了索書目書名與作者的小紙條,從這一排書架轉到下一排,再移至下一排,奇怪的是,要找的那一區卻好像鬼打牆一樣,怎麼繞都不肯出現。才剛意識到「鬼」這個字眼,突然覺得身旁溫度變低了,在空間狹窄的走道上,燈光好像也變暗了,就差角落的鎢絲燈泡沒能應景地發出快斷電前的滋滋怪聲而已。

這時曾經看過的恐怖片裡的殺人魔像是傑森跟佛萊迪和麥克麥爾斯一一浮現腦海,即使二樓的藏書室外頭就是一向熱鬧的討論區,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隔天就是感恩節的長假,討論區聚集的人特別多,但恐怖片最常使用的對比不就是如此嗎,這頭一群人在狂歡趴替,那頭有人被冷血宰殺,如果拿我看恐怖片時最常講的「幹嘛一個人去那種地方,啊是沒看過恐怖片喔」的邏輯來比照,這種氣氛可是最適合殺人魔出現的時機了。

心裡一旦這樣想,兩條腿馬上非常聽使喚地往外狂奔,雖然三十好幾的現在跑百米早已無法飆進十五秒,但還是非常快速地閃過好幾排書架,跑下半樓的夾層,衝出二樓圖書室打開的門,然後三階當兩階地跑跳下樓,即使經過好幾人,我還是一直跑到圖書館一樓外的星巴克才停下來。最多被當成尿急而已,反正中間多塞幾個,就不會殺到我了。(?)

每當女性朋友們摀著耳朵哀求不要講鬼故事的時候,我總是會哈哈哈來個取笑。我喜歡聽鬼故事及特異體質親友的親身體驗,一群人在暗瞑摸的場合講,又格外有氣氛。看電影的話,恐怖片也可以(雖然恐怖片的殺人魔說真的好像角色都帶點傻氣),靈異片很不錯,貼近現實的驚悚片最好。但這幾年終於認清了現實,發現自己其實是個很膽小的人。喜歡被嚇到時心臟在胸口強烈的撞擊是一回事,等到剩下自己一個人在黑暗中的時候,又是另外一回事。比如說太陽下山後走在無人的小巷子裡,一定會好像被鬼追那樣沒命地跑;半夜偶爾起床尿尿,洗手的時候一定低頭緊緊閉住眼睛,不敢看鏡子裡頭,而且明明床就很近,還會一邊發出被嚇到的聲音一邊衝上床,然後裹在被子裡,弄得自己滿身雞皮疙瘩外加手腳冰冷。

仔細想想,對恐懼本身的莫名恐懼是很值得商議:如果真的被殺人魔抓住了,是不是最多就是被砍得被刺得很痛,最後大量流血而死掉這樣而已,或者說還沒被抓時的恐懼比已經被抓住的恐懼還要巨大,就像驚悚片與恐怖片裡懸疑氣氛營造得越成功的,故事都越吸引人一樣?一旦迷霧撥開而結局明朗後,反而變得不可怕了。但不管怎麼說,膽小跟恐懼其實是習得的經驗,跟那些因為害怕而堅持不聽恐怖故事的朋友們比起來,我對自己的極限還真的是認識不清。

2011年11月12日 星期六

★ 水劫 ★

11/12,台鐵早上8:40分從斗六發車的北上班次,跟爸媽準備到新竹看哥哥一家人。二車47號,靠走道。高鐵通車後,每次從機場回中部,兩個人都二話不說就搭高鐵。上回搭台鐵,大概也是十幾年前的事了。

一上車就發現我的腳下在滴水。如果是快生了的媽媽們,大概會以為羊水破了,可惜也幸好我不是。背了應該有四年的淺水藍Kipling帆布包拉開拉鍊一看,應該是水壺蓋子鬆開。「啊蓋子鬆開是可以滴這麼多水的喔!」這時的我還很天真。水壺拿起來,心裡有點疑問,奇怪了,出門滿滿的一壺,怎麼只剩一半?剛剛在候車室,應該也才喝一口而已的嘛。三秒後突然想到該看看包包裡,這一看嚇到差點大叫,袋子底部積水了,而且至少有兩公分!這時我包包拿著就往洗手間衝,心裡頭一邊滴血一邊吶喊,最近每次回台灣都會遇到的水劫,竟然又上身了啊啊啊啊啊啊!

進了洗手間先檢查淹水程度,發現雖然水量很大,但因為是防水帆布,從上次就學乖、放在前袋的電子產品都沒濕,放在正袋裡的,只有宮部美幸的《孤宿之人》,還有小貓的錢袋。洗手間裡可以放東西的平台很是有限,唯一可以使用的空間在馬桶後方。我匆忙把袋子裡的物品挑出來,然後將包包翻轉,把水倒出來。這時候只看見一個黑色的小東西從眼前閃過,然後就是噗通一聲,什麼東西掉到開著大口的馬桶裡了!我的媽啊,那不是8G的SONY隨身碟嗎!這時連遲疑的時間都沒有,馬上把手伸到馬桶底,然後火速撈起隨身碟。俗話說得好,為母則強,遇水則發,但都不適用在這時的情況。

開始撕洗手間的衛生紙吸水才發現,嗯,台鐵擦屁股的紙質是蠻粗的,但用來擦包包是剛好(?),如果能像廚房紙巾那樣大大一張就更好。問題是這是洗手間,肯定無法待久,而且紙張看來非常有限。為了後面的使用者,我撕了兩三份,就覺得無法再下手。這時有人敲洗手間門,我想,既然剛剛走到洗手間時還看到育嬰室,不如去碰碰運氣。

很不幸的是,育嬰室是上鎖的,一旁一位眼睛大大戴著銀邊眼鏡的可愛小姐非常親切地回答我的問題,她說她之前看到有人使用,幫我翻找了一下櫃子裡有沒有衛生紙,還說要把她的面紙給我。但是拿面紙來吸這次的積水量,實在就像要小綿羊在四級龍捲風中前進那般整個火會花掉(?)。我們又試了門鎖,她突然想到,一車盡頭就是車長室(不是車掌)。

我提著濕包包,快步走過兩個車廂,穿著紫色制服的漂亮小姐一聽我的說明,又看到我袋子的慘狀,把一整捲衛生紙塞給我,還馬上跟我回二車不知為何被關上的育嬰室,把鎖打開。

這次的置物平台雖然還是不大(我沒拉下放嬰兒的板子),但有一張絨布椅,我正式把袋子裡的物品一樣樣拿出來擦乾,書濕了下方約一公釐多,小貓錢袋則是全濕,幸好裡頭只有紙鈔跟硬幣,跟一張剛買的下週一北上自強號車票。

接下來就只是單純的擦拭動作了。育嬰室的增設,應該也不過是這幾年的事吧。便民這件事,只要有心,其實不難做到。

這裡想謝謝雖然也看不到這個謝謝的那位戴眼鏡的親切小姐,還有動作很快很有同理心的車長(不是車掌)小姐。雖然說台鐵從斗六到新竹要兩個小時又十分鐘,本來打算要繼續讀《孤宿之人》,但這麼長的搭車時間,正好讓我有機會儘量吸乾了包包的下方及內側,還添了一篇好久沒更新的網誌,這麼說來,台鐵開慢一點,其實還是有它的道理的。

2011年8月28日 星期日

★ 防「颱」★

八月初時,紐約延續了七月的數波熱浪潮,熱了個兩天,七月的電費也因為前前後後共開了十二天的冷氣,第一次突破一百美元(確切的數字是$124)。雖說早已做好心理準備,但翻開帳單那一刻,不禁還是詛咒了摳錢的電力公司一番。

本來以為八月應該也是類似的氣溫模式,沒想到接下來的三個星期內,從中西部與五大湖區推來好幾次冷鋒,跟東岸的高氣壓一攪和,昏天暗地又打雷閃電的暴風雨於是輪番上陣,偶爾還有龍捲風警報,這個月的平均氣溫因而托福降了不少度。前幾天新聞還說,紐約市在今年八月的雨量已經要創下新紀錄了,而且根據氣象預報,當時還在加勒比海、已經增強為三級颶風的Hurricane Irene,很有可能會在幾天後直撲紐約市。

搬到東岸的這幾年,算也習慣了東北部九、十月的颶風密集期。颶風會登陸,幾乎都是在南端幾州,像是東南角的佛羅里達州,或像2005年的Katrina造成紐奧良市嚴重氾濫的路易西安那州。而能真正颳到東北部的颶風,再怎麼逆時鐘吹捲,也不過是在大西洋的外海做做樣子,最多就是帶來九月中下旬常有的連續陰雨天,好像這樣就能徹底剝去炎熱高溫,與夏季做出正式區隔,然後預告秋涼來臨一樣。

這個八月底的艾琳,則跟往常遲來的颶風不同。越靠近週末,氣象預報裡紐約市颳風下雨的時間點,就越明確,雖然說颶風本身已經因為在北卡羅萊納州登陸而降低威力,但一般預測會在週六晚間八點後,對紐約市區逐漸帶來影響。

本來一開始對於這些預報,我們還算是抱著懷疑的態度。不過冰箱裡也沒剩多少食物,所以週四晚上我們還是採買了些蔬果生鮮。隔天宿舍一再發信通知,提醒住戶們應該要為停水停電做準備,連新聞都提及曼哈頓部分地區淹水時必須斷電的可能性。等到週五山姆下班後回家吃過晚飯後,兩人決定再到路口二十四小時營業的超市晃晃,再添購水與三號電池,以免漏氣,以備萬一。

走進超市一看,櫃台竟然大排長龍。下週過後就快開學,看來很多學生都已經回來了。本來想直接買一加侖的大桶水,結果架上大辣辣貼著「明天會再進貨!」的告示,兩人只拿了一對三號電池,裝了沒得挑的剩下的兩顆富士蘋果,一捲廚房紙巾,跟半打礦泉水,就直接去結帳。經過土司櫃一看,比NBA球員還高的好幾層架上竟然是空的。平日讓人眼花撩亂的白土司、全麥土司、健康果仁土司、葡萄乾土司、漢堡包、熱狗包、德國香腸包等等,什麼都不剩。其實我對颱風風雨的記憶已經有點模糊,連國中一年級時放了颱風假的韋恩颱風,也只留下隔日放晴的印象。對於防颱,似乎更是大人才要操心的事。記得每次遇到氣象報導裡較具威脅性的颱風,媽媽就會在浴缸裡貯存備用水,也會準備手電筒跟蠟燭。但對於家裡是否曾經囤積食物,就完全不記得了。也因此,超市裡排隊結帳的人潮,以及清空的麵包架,還真帶給我短暫的一陣錯愕。

週六中午,雖然還沒什麼風雨,但新聞確認了一再預告的地鐵及公車的停駛。到了晚上,雖然只是一陣陣地來襲,但風勢雨勢都有逐漸變大的趨勢,最喜歡睡窗邊的陳凱咪還忙碌追打客廳一再被高高吹起的白色窗簾。(陳凱莉當然一副「干我啥事」的表情然後繼續蜷成一圈睡覺。)夜裡上床前,還是決定在廚房跟浴室裡都留了備用水。

這兩天看著新聞對艾琳的追蹤報導、鄰近多州沿海與低窪地區居民的強制撤離、各種防災的保固措施、以及那些已經帶來程度不一的損害,第一次意識到成人對於避免生命財產損失所必須做的準備。大概只有學童們,才能無條件地期待停課。以前李立群在相聲裡說過,「笑話是很殘忍的。每當有人笑的時候,就是有人受到傷害的時候。」一旦要放「颱」風假,就代表可能會有災情。對於山姆明天放假一天的這個事實,我在開心之餘,心裡其實還摻了那麼一絲罪惡感。

2011年7月1日 星期五

★ 村上春樹的……(三)★

我們家晚餐的時間跟一般家庭比起來算是遲的,七八點才吃飯,算是常態。也因為如此,晚飯開動時間若在七點之後,又遇上週六影集或週日晚上比較好看的電影時,我就會在八點前吃完飯刷完牙(埋頭苦吃囫圇吞棗這種事情是不被允許的),然後坐在電視前端坐等待,錯過片頭一秒都無法忍受。

偶爾晚餐結束刷完牙眼看著節目就要開演時,會發現媽媽還在廚房不急不徐地洗碗,這時我會貼在牆壁邊「麻如果不快點去刷牙會來不及喔」這樣催促著媽媽,但每次媽媽總會說「妳們先看沒關係」然後繼續手邊的工作。通常等她洗完餐盤鍋子,收拾好流理台,連最後一滴水漬都擦乾抹淨,又刷好牙後再坐到電視機前,都已經是節目開播五分鐘十分鐘甚或更晚的事了。

那個時候的自己明確安排著生活中大小事的優先順序,像這樣的事情總會讓我焦急,明明一開始的三分鐘也很重要啊,媽媽這樣會錯過好看的電影好危險喔,產生類似這樣的困惑,對於也很愛看長片的媽媽碰到家務事時對長片的慢條斯理,完全不能理解。

一直到年紀大了的現在,或更精確地說,是年紀大了的這四五年來,我終於發現那曾嚴格固定的次序其實可以持續崩亂重組,而對次序的執著也會逐漸降低。有些事物暫時失去了,有些步調放慢了,有些界線模糊了,有些意念則變形了村上從靜止敘述來說故事,描寫與比喻大於情節或甚至構成了情節本身但餘下的情節又脫出實境的方式,就讓我習慣並進入這樣的扭轉。但如果這麼說的話,作者可能會說,「說不定是妳已經擁有這扭轉才會藉由我的小說肯定這樣的扭轉的噢」。關於這種概念前後的主題我並不想涉入,但我已經準備透過這不明確的什麼,在七月初正式翻開始終未讀的村上最後長篇《1Q84,Book 1》。

2011年5月3日 星期二

★ 分析 ★

早上邊換衣服心裡邊想,今天工作時就乖乖喝白開水吧,畢竟昨天有點過頭,不但中午泡了一杯三點一刻,晚上又跟大S兩人分了快可立的大杯多多綠(而且我竟然還喝了四分之三)。出門前卻不知怎地鬼迷心竅開了冰箱,伸手拿了下層的星巴克玻璃罐裝摩卡咖啡。

像我這樣平日努力不喝含糖飲料,偶爾才會以咖啡或茶來挑釁自己的生活模式的人,或許這就是五月初那種部分膠著又令人存疑的不明確性所造成的負面影響。

2011年2月20日 星期日

★ 告別(二) ★

不過才在一月的某天,跟大S兩個人坐在客廳沙發上,邊聊天邊講到自己的阿公阿嬤。我還說,像我媽媽那邊的阿公跟阿嬤啊,同樣都是八十七歲,但阿公頭腦都還很靈活,身體也比阿嬤還要強壯不少。

二月上旬某個夜裡,阿公嚴重氣喘,由小舅舅小舅媽掛急診入院。住院一週的後期,在家族成員已經抱著心理準備的狀況下,心肺功能衰竭的阿公走了。在越洋電話上,媽媽哭得很厲害。在她跟朋友及舊同事之間,只有少數的人父母都還健在。這算是無預期的一場訣別,只讓我們意識到,親密的最終,依然要被死亡隔離開來。

接下來的幾個晚上,雖然房裡開著燈,但室外的黑暗總會無限膨脹,以一種連皮膚都幾乎可以碰觸到的方式,從窗縫裡整個把窒悶推擠進來。如果不打開音樂或電視,不管離客廳多遠,總會清楚聽見時鐘的秒針帶著不祥意味地答答走動。我想,這種沉重我並不陌生,六年前就發生過,只是現在更為強烈:

「小歐走的隔一天,T問我:會不會在天黑了之後,想把房裡的燈都打開。其實,他走的當天夜裡,因為隔天是Memorial Day的長假週一,山姆不用上班,我們兩個人在客廳活動、一夜沒睡:他繼續打太8、我在一旁上網,把客廳的大燈跟桌燈、還有廚房的大燈都開到最亮。

我知道‥‥‥我無法闔眼。因為,一閉上眼睛,就是黑暗。我是一個偶爾挺膽小的人,通常在黑暗中會開燈,都是為了壯自己那怕鬼怕壞人的膽。但那一個夜,彷彿一旦關了燈,那難以捉摸名狀的似失散似沈重會以它本身的重力加速度、甚或更明確的如我想像中以遠大於5G的氣勢壓將下來‥‥‥ 。No mercy at all...

四點三十五分時,山姆發現:從廚房的窗戶望出去,天已經微亮了。而我們兩個,一直到六點半,才拉起窗簾、拉開客廳的沙發床,沉呼呼的睡去‥‥‥。」

2011年2月14日 星期一

2011年1月7日 星期五

★ 村上春樹的……(二) ★

第一次讀村上春樹,是在那遙遠而仍舊年輕的大學時代,大約是類似《遇見100%的女孩》的短篇,《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的前兩章,以及記憶裡不甚確定的《挪威的森林》。當時還老是邊翻書邊想,喂,這種裝可愛又無厘頭的口語白話體誰不會寫啊,而且最好全世界的女孩隨時都準備脫褲子跟你上床,到底大家一直吹捧這個精蟲灌腦到小說裡性交來性交去的傢伙什麼勁等等諸如此類的念頭。

現在回想起來,那真可說是輕狂驕傲不知天高地厚的年紀。以為自己不間斷的閱讀代表著什麼,系上的課外的,甚至是熬著夜充滿熱情以MF為標竿的文批課,終究卡死在淺層表象。年輕人的輕率,年輕人的特權,年輕人的損失。

撇開這早期的偏見不談,我腦海中的框架還真不是以這種便利的順敘法起始的,只不過很難不想起認真讀起村上的緣由。兩年前過年回台灣,跟大S兩個人去逛書店,順便帶了幾本小說,其中也包括架上正好擺著的村上長篇《尋羊冒險記》。我想是年紀到了,心境轉換了,學會腳步放慢了,村上這個世界,終於像藏在熱鬧街道轉角的那個神秘小店一樣,對我打開了門。

2010年12月26日 星期日

★ 村上春樹的……(一) ★

有關村上春樹的話題,最近在幾個親友之間無預期地頻繁浮現。雖然我們或許在不同的空間及時間裡以不同的姿態進行閱讀,但這些文字透過可能類似的路徑從個別的左大腦前額葉傳導至後方顳葉,進而產生迥異的圖像或意念。某種意義上來說,村上以看不見的方式引導並連結了我們的思路流向。

每次放下他的書,心裡就會想,哪天一定要認真整理我的村上印象。目前僅有的一小部分散落在回收紙及iPod Touch的記事本裡,其他大量過於零星的想法,早就在闔上書擦屁股沖馬桶洗手後忘記。但不論如何,這些還未具型的幾乎還稱不上意識的東西,不會是關於村上的評論。倒不是說我打從心裡不信任書評影評這類正經的書寫模式,單純只是因為我深信閱讀是一個只屬於我的眼睛我的腦袋我自己的過程。

話即使講得這麼大聲,到底要怎麼陳述這些印象,其實我還沒什麼頭緒,只是模糊感到那個框架已經出現。國中作文課提到論說文體時,老師總要強調「起承轉合」這個訣竅,可是這並不是一篇名為「論村上春樹」的作文,也不必繳上去打分數。但我非常確定的是,這不可以是拿「起承轉合」這種因為那樣所以這樣的歸納來敷衍的一份紀錄,但卻必須是從作者起頭經過譯者最後到達讀者的遠大過於紀錄的個人經驗,不管在這過程中究竟會流失多少意念。也就是說,我想要做的,是盡量以於我個人精確的文字來描述最終到達我意識裡的那些什麼。嗯,差不多是這樣。

2010年12月12日 星期日

★ 量化的單人模式 ★

你不在紐約的十二月,就要進入第十二個夜。

平日我就喜歡打開冰箱門往裡頭看,最近更特別常做這個動作。好像不開冰箱門,時間就會靜止而不能流動似的。目前我已經吃掉了三分之二顆白花菜、兩把青花菜、一個小的高麗菜及五分之二個超大高麗菜、三十片豌豆夾、三分之一顆大白菜、一條紅蘿蔔、半盒九層塔、四把蔥、半個薑、三個蘋果、半袋青色的無子甜葡萄、一個李子、七顆蛋、一盒日本豆腐、跟半盒凍豆腐、三十七個味全高麗菜豬肉水餃、兩個蝦丸一個虱目魚丸、小小一鍋肉燥、四支紅燒香菇雞腿、四顆桂冠紫米花生湯圓、兩份台南意麵、兩小匙的寧記麻辣鍋醬跟岡山辣豆瓣、三杯半的白米、一份五木白麵條、兩片全麥土司。半包可樂果蠶豆酥、一份五根包裝的義美蛋捲、三分之一包五香乖乖、一整袋十小包的五香豆乾、一包蝦味先、九小包兩片裝的芋頭夾心酥、一包北海鱈魚香絲。喝掉了兩杯快可立大杯多多綠跟一杯大杯布丁奶茶、一整瓶冰酒、泡了一次咖啡、調過兩次熱桂圓烏龍茶、五公升的熱水瓶已經添過一次水又只剩下五分之一、水壺則燒過開水五次。一次外送都沒叫過,但在Union Square吃了一次腸子已經咕咕叫的麥當勞,點了莫名其妙夾兩片培根的九號蜂蜜香烤雞排三明治,還有一杯小杯熱摩卡。

這期間還領過兩次包裹、收過兩次信、資源回收過一次、去過兩次路口的蘋果樹雜貨店、看過兩部新的跟一部舊的DVD、然後用掉了快三捲廁所捲筒衛生紙、長過一顆痘子、去過一次健身房。上廁所時看完了島田莊司的《龍臥亭殺人事件》上下冊、渡邊淳一的《失樂園》上下冊、幾乎無法繼續的京極夏彥《狂骨之夢》上冊的五分之一、正在進行的村上春樹《發條鳥年代記》第一部的第五章。看過兩次十分鐘以內的新聞、一次一小時的影集。完成兩件重要的事,跟老闆查克討論過一次。訂了兩箱貓食罐頭,貓砂盒每天清兩次,凱凱跟咪咪各量過兩次體重、刷過兩次牙、抱過摸過梳過親嘴超過五十次。某一個晚上的稍稍失眠。

打過兩次Skype、兩次Google video call/chat、兩次手機、一百四十二次的Gmail來回、以及想過早已不能計數的你。

2010年12月9日 星期四

★ 地鐵站小記 ★

說到地鐵,像「捷運」這樣的新穎名稱,應該保留給台北這樣的城市。地下街裡的天花板是全排的白色日光燈,很難錯認新建築物特有的乾燥混凝土味。來往快步走著的,大多數是穿著亮麗的上班族跟背著書包的年輕學生。月台上的電子跑馬告示精準顯示即將進站的下一個班次,車廂外殼是晶亮的不鏽鋼色,連車內停靠站的宣告,聽起來都像是穿著整齊制服、還在盤起的髮髻上別著藍色船型帽的新光三越電梯小姐正襟危坐時所錄製的。

但在紐約,一旦踏著階梯往地面下走,動作相彷,腦內語言代號的連結卻截然不同。「地鐵」兩字隱約就指稱了年代的久遠。老舊的空間夏天悶熱,冬天也不溫暖,角落老有尿臊味,下雨時軌道上會滴也會積水,還有發出吱吱聲的老鼠跑過。今年新添的地鐵到站廣播,也老是由上了年紀而嗓音乾厚的男聲來進行,偶爾麥克風還會接觸不良,透過擴音器傳來刺耳的爆音。像時代廣場這樣的轉運大站裡,可以看到目的不同的人們,上班上學純粹觀光的,慢條斯理與行色匆忙的,目不斜視腳步堅定跟直盯地圖的,另外當然就是站內唯一一家電子產品販賣店旁採輪班制的站內街頭藝人。或許這是一直以來的錯覺,不過對我來說,紐約地鐵站站停的慢車緩緩前行時,車身搖晃的方式,以及輪子與車軌每一個突起點的那種特定律動,特別摻雜著一股異國風情,閉上眼睛的時候,搭火車長途旅行的錯覺會變得非常強烈。

今天傍晚在時代廣場從黃線轉紅線回家時,腦裡就想著這兩個名稱之間的差距,走到電子店旁,訝異地發現一個街頭藝人都沒有,沒人跳街舞,吹排笛,彈電鋼琴,也沒人合奏吉他搖擺唱情歌。但是再往前幾步,電子店前層層人群,看來清一色都是男的。兩面櫥窗裡不太大的電視都閃著,我心想公開播放小淫娃芭莉絲的錄影帶不是犯法嗎,湊上前一看,螢幕上打赤膊的不是女人而是兩個男人,而且還面對面跳來跳去,竟然是近一個月前由HBO旗下付費頻道轉播的Pacquiao vs. Margarito之戰

當然我不像大S一樣又上拳擊課又是拳擊迷,而且我們在轉播後隔一週也在HBO一般台也看了這場拳賽(雖然說在Margarito眼睛被打腫之前我一直處於趁機要求摸背的分心狀態),站在人潮邊緣,其實單純為了觀察。這群人裡看來藍白領或服務業都有,有身穿高級大衣手提皮件公事包的,也有人戴著工程帽,腋下夾著紙袋,厚夾克配沾漆的牛仔褲,最誇張的是,還有一個拖著行李箱。當然這年頭上班上學拉行李箱的已經不在少數,但說不定這個人今晚就錯過搭火車出城的時間也說不定。越來越多經過的人停下腳步看拳賽,好像不停下來就不能證明自己是男人似的,難怪"Fight Club"(電影譯名:《鬥陣俱樂部》)就是可以這麼陽剛。即使地鐵站外零下四度C的冰風凍颼颼地從一旁的電扶梯口灌入,但這時候這些男人體內的熱血想必是嗶撥嗶撥地正滾燙著啊。

2010年10月16日 星期六

★ 第四天 ★

通常到了第四天,都是我在內心裡得意狂笑著「看吧,就說不吃藥也會好的吧」的時候。不過這回竟然來了個例外。

這五六年來,我蠻熱衷感冒的人體實驗。其實所謂的實驗也很簡單,就是不管是流鼻水或者是喉嚨痛咳嗽都不吃藥,比平日更大量地吃蔬菜水果,灌水灌到想吐,儘可能多睡覺,然後試驗看看最快幾天能夠完全康復。目前一般感冒最快的紀錄是四天。當然這所謂的「一般感冒」不是有的沒有的不成形感冒,而是大量流鼻水後又鼻塞的那種真正的感冒。

去年過年回台灣時,在老爸強力逼迫推薦下把陳昭妃《我的健康管理書:受用一生的營養免疫學》放在行李箱裡帶回來。老實說,對於「呷健康」這回事,我們一直都覺得三十多歲就開始實在是要命地有點太早。身為台灣人,怎麼可能年紀輕輕(!)飲食就得避免高鈉高油又高膽固醇呢!

不過漸漸的,這本書有陣子榮登我洗手間閱讀排行榜第一名(對,我的課外閱讀幾乎都是在每天蹲馬桶的時候進行),很多內容因為翻閱多次都牢牢記住了。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陳昭妃解釋感冒症狀的部分。如她所說,很多人以為感冒的意義就是流鼻水或咳嗽,所以只要流鼻水與咳嗽停了,就以為感冒已經好轉。但是流鼻水或咳嗽的本身,其實是身體把病毒排到體外的動作。也就是說,看醫生吃了藥,抑制了流鼻水及咳嗽的症狀,卻也減緩了排毒的速度,讓生病時間延長。回想起自己過去生病就上醫院拿藥、但康復卻動輒數週的慣性,不能不說是另有一番體認。(當然,對於抵抗力比較差的老人及小孩,這道理就不能拿來無限套用。)

我其實從小開始就不太能算身體非常好的那種人,雖然媽媽非常重視我們的營養,飯桌上每天一定飲食非常均衡,蔬菜水果餐餐吃,也不准挑食,但印象中自己很常扁桃腺發炎。那種好像有人拿著高溫燙過的金屬狀異物在十八個小時內不斷刮著喉嚨裡某個定點的專屬扁桃腺發炎的痛法,是我一直很害怕的。後來才知道,原來扁桃腺是免疫系統的一部份,而痛只是在發出「快要生病了」的警告,說不定就像運作起來特別靈敏的煙霧探測器一樣。幸好,每十次生病,大概只有七到八次由扁桃腺發炎開始。這一回就算不幸那種,開場戲就是喉嚨痛。或許就是因為放入喉嚨發炎這個變數,這回的第四天比較複雜。不管怎麼樣,這實驗還是要繼續,而且週末就快結束了。

2010年10月2日 星期六

★ 透氣 ★

這一週來非雨即陰。就算不下雨,空氣裡依然填充著幾近飽和的濕度。不管是教室或辦公室裡,牛仔褲都持續以無聲而霸道的水氣錯覺來包覆著下半身。回到公寓,翻著的課本書頁不必用手指按住,浴室洗臉的毛巾遲遲不乾,貓咪們的胃口差了那麼一點,晚上睡覺鑽進的被窩裡也似乎還有寒意,甚至連夢裡對方說的話,都像沉在游泳池底部時上方擴音器傳來的尋人廣播聲調那樣糊掉了。

不過正如氣象預報保證的一樣,夾帶大量雨水直掃美東的熱帶低氣壓已經離開,這個早晨於是放晴。起床後拉起客廳純白的百葉窗,對面建築頂著的天空是淺藍的,不是水藍透了那種乾淨直接的藍,而是戶外大太陽拍照時忘記把數位相機ISO感光度調到最低而拍出的隔著一層不乾脆霧氣的微弱藍色。

偶爾在這樣的週末早晨會想起小時候說過的不誠實的話,做過的不誠實的事,拿過的不誠實的獎,偷過的不誠實的錢。如果時間上的句點可以讓人喘口氣,我還是想回到陰雨天。

2010年6月30日 星期三

★ 六月的責任雜記 ★

唉,六月趨近下旬,眼看著即將因為旅行與出差不得不離家而被硬生生剝奪一週,以及七月中越來越靠近的事實,才在罪惡感與莫名失眠每晚襲擊的陣陣自我覺醒潮中開始規律地忙亂一番。這樣的六月卻什麼都沒紀錄,那可不行。

既然如此,像我這種偏執到每天都要打開數十次WeatherBug App來觀察鋒面與雲團動向的人也該順便標註2010年紐約六月的濕熱暑氣:
  • 6/4, 6/5:熱浪第一波。
  • 6/17, 6/18, 6/19:熱浪第二波。
  • 6/27, 6/28, 6/29:熱浪最後也是最強的一波。(我們開冷氣了!)
也就是說,30天熱8天,26.66666%的比例,差不多每四天才熱一下,還算是個不太糟糕的機率。至於為什麼六月非得要小,但上面的五月跟下面的七月卻可以最大這件事,就一併在這裡提及罷。

2010年5月31日 星期一

★ 關於貓咪拉肚子、飯後不正常嘔吐、腸胃炎、及生肉餵食 ★

(12/19/2014) 隔日再更新:也因此,有著腸胃炎病史的凱開,目前主食回到過去的生肉餐。不少讓貓咪吃生肉的過來人都會建議,每天吃的生肉重量大約要是體重的2%-4%左右。至於到底是兩趴、三趴、還是四趴,因為新陳代謝不同,就依賴主人(其實是貓奴)固定幫貓咪量體重來決定了。凱開目前約十磅出頭,以10.5磅(=4.8公斤)來估的話,每天如果吃體重的兩趴,一共要吃約96公克左右的生肉。一天若吃三餐,一餐也要吃32公克的生肉。這32公克的重量裡還會包含約3-4公克的生雞肝。(現在她連帶血的雞肝都愛不釋口。)

有關生肉的準備還是老規矩(請參考下下下方12/21/2011的更新):買回家先放冰庫至少48小時,然後再退冰、切小丁、秤重、分裝小盒、再放回冰庫。每餐餵食一份後,順手把冰庫的下一份放到下層退冰。

在罐頭的選擇上,則發現了某位Liz小姐細心整理(她個人意見)市售冷凍生肉及罐頭的排名。目前凱開跟咪咪都喜歡的是Tiki的雞肉口味罐頭(打開是較濃縮的雞汁裡泡著細條雞胸肉絲)。凱開的話,偶爾在生肉之外我會放非常少量的幾條細雞肉絲,咪咪在吃Epigen罐頭之外,會摻比凱開更多的一些雞肉絲。值得注意的是咪咪會過敏,幾天前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對Tiki這類雞肉罐頭的濃縮雞湯 (chicken consommé) 有反應,眼睛周圍抓得紅紅的。食物裡一旦不放雞湯後,就完全復原了。

Tiki的罐頭口味非常多,但十幾種裡幾乎都是海鮮或魚類。只有兩種是雞肉:一個是單純雞肉 (Puka Puka Luau),另一個則是雞肉加蛋 (Koolina Luau)。兩種都是泡在濃縮雞湯裡。在Liz的評比裡,Tiki的兩種雞肉口味罐頭是罐頭類裡最高的,最主要是包裝不含BPA,而罐頭裡不摻入會讓腸胃炎貓咪起反應的Carrageenan(鹿角菜膠)或Guar Gum(瓜爾豆膠),同時也是低穀類或低澱粉。

(12/18/2014) 更新:唉。2014的十月可真是個和暖卻多事的秋。過去這幾年裡,平常都是每兩個多月跟Wysong訂五至六箱罐頭(一箱二十四罐)。九月底上網準備訂貨時,發現凱開跟咪咪奉為衣食父母的Gourmet系列處於缺貨狀態,Wysong網站上直接標示backordered。當時貓食架上還有幾排存糧,再等一陣子好像沒關係。一直到兩週後發現網站上幾個主要口味還是缺貨中,才覺得不妙。網路上一查,發現八月多時已經有人在討論Wysong主要幾個罐頭停產這件事。大驚之下,直接跟客服聯絡,發現很奇怪的兩件事:第一是電話沒人接(不對勁啊),第二是email回超慢(不正常!)。等到兩天後終於收到回覆,果真是晴天霹靂的全面停產。在家裡罐頭只剩一排的窘狀下,只好收刮附近三十條街內四家寵物店的Wysong罐頭,才知道Wysong幾乎是終止了所有寵物店間接銷售的通路。對於我心目中一直保持良好形象的Wysong,只能說再打上一個問號。

於是我們又重操舊業,再次展開尋覓新貓食的過渡期。山姆一直覺得Wysong斷貨未嘗不是好事,說不定是因為之前的Gourmet系列罐頭出問題。但這陰謀論未能得到確認,因為網路上找不到什麼相關消息。不過很奇怪,關於Wysong公司的客服方針,這兩三年來累積了不少負面的評價,也看過有關Wysong乾糧長黴的貼文。

在嘗試新貓食的兩個多月裡,我們還是會讓凱開吃Wysong的Archetype脫水生肉,同時也買了Stella & Chewy的類似的泡水肉塊,以及幾個不同牌子不同口味的罐頭。因為凱開咪咪很挑吃(根本被妳自己寵壞的!)在混吃Wysong的Archetype、Stella & Chewy的泡水肉塊、以及Newman's Own的Chicken & Salmon口味罐頭的一兩週裡,開始發現凱莉好像逐漸軟便中,後來甚至開始會吐Stella & Chewy的泡水肉塊一直到這時候我才發現自己真是眼睛瞎了,Newman's Own的罐頭成份裡明明就寫了網路上警告腸胃炎貓咪不能吃的鹿角菜膠啊!為了讓呈液態的食物凝結,有些罐頭會添加鹿角菜膠。但一般說法是,就算是人,胃腸不好的話,吃了摻入鹿角菜膠的加工產品後也會拉肚子。

然而在把Newman's Own的罐頭從凱開的食物單裡剔除之後,凱開還是繼續吐Stella & Chewy的泡水肉塊,所以這也停吃了。同時也驚訝地發現,在Wysong產品大轉彎後新推出的Epigen罐頭(目前Wysong唯一的濕罐頭),竟然也含有跟鹿角菜膠被歸類為同類型的瓜爾豆膠成份。簡單地說,腸胃有問題的貓咪也不能吃Wysong現在的Epigen新罐頭了。跟過去Gourmet的罐頭含水成份比起來,Epigen雖然是罐頭,但真的是凝結而且變乾很多。(另外有個問題是,Epigen並不是一般的5.5盎司的扁罐頭,而是容量超過一倍多的13盎司高罐頭,根本是針對狗主人推出的。對於養貓的人來說,在開罐後的保鮮上,根本是一大不便。)

------------------------------------------------

(9/5/2012) 更新:作夢也想不到我們家的陳凱莉這輩子竟然能夠再度棒頂賽啊啊啊!

最近這幾個月陸續進行貓體實驗,結果在無意中開始吃Wysong的產品之後,凱莉幾年來的軟便(以及後來讓我們最害怕的一吃完乾糧就吐)現象完全消失,每天都是長長一條硬便,也不必老是跟在後面擦她拉肚子後濕濕的屁股,還有半夜擦洗床單。(不過在她排便由軟轉硬的那兩週內,上大號後肛門都會帶點血跡。一開始我們也很害怕,後來覺得有可能是大硬便才讓肛門流血。)

這兩個月下來深深覺得不可思議的就是,原本已經很明顯有了貓咪IBD腸胃炎症狀的凱莉(每餐吃完吐,每天拉肚子),也可以回復到正常大號的狀態。早期餵乾糧時,都是採取懶主人的二十四小時吃飽飽的歐式自助餐制,乾糧碗裡隨時都會添加新飯。其實太怕貓咪餓肚子,反而是害了她們。現在早餐八點餵一頓,晚餐五點半再餵一頓,最多十一點時再餵少少一小口飯墊肚子。貓咪吃完飯還意猶未盡,就差不多那量了。以前每兩週要拿山姆的推剪幫她推肛門附近與大腿上的毛,因為她拉肚子常常沾得到處都是,但這幾個月下來的乾便,終於又讓凱莉重回燈籠褲女孩的甜美風貌。

目前Wysong的產品我們是混餵(食物袋上他們也這樣推薦),包含以下幾類:

(一)最初因為我們常去買貓食的店Pet Health Store裡正好沒貨,缺了Stella & Chewy的脫水生肉塊,店員推薦了類似的Wysong產品,一樣也是泡冷開水後會膨脹軟化的Archetype。Archetype的深色生肉塊泡冷開水大約要十五分鐘左右才會軟化(如果一點點微溫可以更快泡軟),比Stella & Chewy大概久個五分鐘左右。泡好之後我會將大拇指左右大小的肉塊撕開,然後餵貓咪們。Archetype袋上說這款食物算是補充營養,所以要另外搭配罐頭食用。(8/3/2013補充)現在我也會把Archetype以手指壓成碎粉狀,拌在飯裡(戲稱肉鬆拌飯),貓咪也很愛。

(二之一)一般濕罐頭目前凱莉與咪咪吃的是Gourmet系列的雞肉口味與雞肝口味(另外還有海鮮口味,不過我還沒讓她們吃過)。Gourmet系列的雞肉罐頭香味非常濃郁,不過不知道為什麼,罐頭的顏色跟其他系列的其他口味比起來非常深,而且罐壁好像也特別厚,所以通常我開罐後會把貓食倒出來放保鮮盒,然後才放冰箱。

(11/28/2013補充)(二之二)最近幾個月除了上述Gourmet口味的濕罐頭外,又添買了羊肉與糙米口味、適合容易過敏貓咪的Anergen罐頭,以及給年紀稍大貓咪們吃的Geriatrx罐頭。原則上比例是每三或四罐Gourmet口味,就摻一罐Anergen或Geriatrx。


(三)Uncanny系列的泡水生肉,這個系列最特別的是強調生肉在包裝過程不經高溫加熱處理,一樣要泡冷開水,但是要泡至少一小時,肉塊才會真正軟化(一點點微溫的水,大約十分鐘即可泡軟)。這個系列袋子裡主要是粉狀的內容物加上白色的雞肉塊,還有切丁的脫水紅蘿蔔跟馬鈴薯。粉狀物如果不特別加很多水,會有點黏稠,我會把這黏稠的湯也拌在碗裡,我們家的貓咪們都很愛吃,連小丁紅蘿蔔跟馬鈴薯都會舔得一乾二淨。之前在網路上看到會拉肚子的貓咪們會缺乏紅蘿蔔裡的維他命B12,但我自己煮過紅蘿蔔然後切小丁,貓咪們卻不肯吃。目前Uncanny我們家貓咪最愛的是Chicken & Yogurt口味。

(四)還有Dream Treats的超好命喵零食系列。這個系列是直徑約兩公分的乾餅,有雞肉、雉雞、還有牛肉口味。通常我會把餅撥成小塊,偶爾讓她們打打牙祭,一次最多給貓咪四分之一片餅的量。

(11/28/2013補充)(五)最後是Wysong前陣子剛推出的乾糧(沒錯!Wysong也研發寵物乾糧了!)Epigen系列,強調完全不含澱粉成份,不像一般市售寵物乾糧,為了降低成本而以植物性蛋白取代動物性蛋白。這個乾糧系列是一般小顆粒,目前凱莉跟咪咪正餐還是以罐頭為主,每一兩餐我會在她們兩個罐頭肉裡各放個兩三顆,所以兩磅裝(約一公斤)的Epigen乾糧吃得很慢。

關於到底貓咪拉肚子是因為食物中摻了穀類或澱粉,各派說法不同,但我想或許跟人類一樣,每隻貓體質不同,可能需要觀察後才能確定。Wysong的產品裡有馬鈴薯塊,所以我想我們家中長毛的凱莉應該是對穀類過敏。


------------------------------------------------

(4/16/2012) 更新:妳(你)的貓咪也會一直軟便嗎?腸胃較敏感的貓咪長期吃為了節省成本而摻穀類的乾糧,比較會拉肚子。另外,餵食的量是不是太多,也要多注意。(跟人一樣,貓咪也不應該總是吃得飽飽的。)

(12/21/2011) 更新:開始讓貓咪們吃生肉也有一年半的時間了。這段時間以來,凱莉多少還是會拉肚子,大號時有時候還是有爆賽聲,偶爾還是要幫她擦屁股,但是因為她不再嘔吐,一直維持在固定的體重,加上每天還是暴衝好動又黏人,所以我想應該可以先做個階段性的結論,摻雜生肉應該是有效的。所謂生肉,是跟所謂的加工過的食物(乾糧、罐頭)作為對比。以下分享一些經驗、觀察、及心得:

(一)生肉到底要怎樣餵?當初在網路上看過很多討論,也有很多人擔心生肉會有寄生蟲的問題。我們在超市買去皮去骨的雞胸或雞腿肉,回家後先冷凍至少兩天(也曾經因為已經沒存貨,買回家後直接切一些給貓咪吃),然後再切丁裝盒。切丁大小不定,切過大拇指一半大小,現在大部分都是切成指甲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盒子的話我用的是半杯量的圓形塑膠保鮮盒,切丁裝快滿,然後冰在冰庫,每次貓咪吃飯前隔水加熱,因為盒子與雞丁的體積小,很快就可以退冰。每餐取出要吃的量後,再冰回冰庫。

至於貓咪一餐要吃多少,就得看貓咪體型大小了。我們家陳凱莉算是中型貓,體重約12磅(五公斤半的小肉妹),我一餐大約讓她吃至少一大匙的量匙左右的生肉丁,另外加上不含穀類的肉罐頭(少於半罐)。罐頭肉倒在碗裡,我會放在固定的地方,讓她想吃時就吃。每隻貓個性不同,我們以前實驗的結果是,如果我們一次放較少量,就算是多餐,她會養成把東西馬上吃光、而且繼續把咪咪的份也吃光的習慣,當然不必說,吃完後就吐了。所以現在我不把罐頭肉收起來。如果遇到夏天溫度較高、或可能會有日照的角度,需要特別注意。

另外,像我們家凱莉每餐一定先把生肉吃掉,吃完生肉時會先洗臉,然後走來走去,吃後才會繼續吃罐頭肉。如果還跟我要生肉,代表她覺得太少,如果她舔手洗臉,應該就滿足了。我想貓咪跟人一樣,吃到七八分飽應該就差不多,對於腸胃比較敏感的貓,更應該遵循不要餵過量的原則。也有人在完全不餵食加工過後的食物,只餵生肉,但自行添加比如B12之類的營養素(請參考下面提到的網站),這個我就沒做到。

前陣子給凱莉吃的生肉量比較少,她又回復稍頻繁拉肚子的狀況。我也買過寵物店的治療腹瀉的產品,一開始好像有點效果,不過幾週後又恢復原來的問題。也看過止瀉藥品治標不治本這樣的講法,其實放在人的身上也一樣適用。所以這產品已經出局。

(二)所有貓都適合餵生肉嗎?目前我們的經驗是短毛貓比較不會拉肚子(不過比較會有牙齒的問題!)。我們家的兩隻短毛貓都是很硬沒水分的那種乖得不得了的好黑便(幫朋友照顧貓時遇到的短毛貓也都是),凱莉的話則是中長毛又害羞(可能容易緊張吧)。因為餵三色凱莉生肉的關係,當然也連虎斑咪咪一起餵。不過一年多下來,幾乎已經確定咪咪的胃腸不容易消化生肉,十次吃生肉,有九次會吐出來。咪咪有個怪癖,喜歡舔地板角落、窗簾上的、電扇上的灰塵跟毛球(弄得我現在都要隨時把這些地方清乾淨),我試著聞過這些東西的味道,覺得好像有一點腥味,或許這是她傻呼呼去吃的原因。也因為這樣,她每次吐的生肉幾乎都是跟一長條毛球一起嘔出來。但因為她也會吵著要吃生肉(對啊她都會說「臭姊姊不讓我吃生肉我會生氣喔喵!」),所以我目前都是把小雞丁撕到很小很小一點點,然後七片八片左右,稍稍壓入每餐的罐頭肉表面裡。咪咪的話,因為實在太會亂舔毛球了,所以我偶爾還是會讓她吃化毛膏。另外,也有人建議讓貓吃兔肉,可是我們還沒試過。(「兔肉」這兩字真是對不起養兔子的朋友啊!)

講到這裡就覺得好像要岔個不太離題的題。好像很多貓咪會遇到嘔吐、拉肚子、跟不吃不喝的狀況。偶爾嘔吐應該是正常的現象,除非是吃了有毒的植物或花。如果貓咪都蹦蹦跳跳,偶爾吐一下應該不是什麼問題。如果吃完乾糧就把乾糧吐出來,又像我們家凱莉之前那樣幾乎每餐吐,應該真的要考慮腸胃炎的可能性。長期拉肚子(但是其他正常)就更不必說了,這就是我寫這篇網誌的目的。至於不吃不喝,如果是短毛貓,如果很確定不是生病或吃下怪東西,就可能是像咪咪偶爾有毛球多的問題。這個時候給貓咪適量的化毛膏應該會有幫助的。還有,很久以前我們家的小歐曾經有一次一天不吃不喝一直睡覺,身體的溫度感好像有點高,帶去看醫生,醫生說是膀胱發炎,擠完尿就好了。(在那前一天不懂事剛領養貓的我們讓當初已經快十歲的他吃了蒸魚,人類的食物肯定鈉的含量太高。)

(三)關於貓咪拉肚子跟嘔吐,到底要聽獸醫的話多少?我們沒有在台灣看獸醫的經驗,這部分只是提出來跟同樣在美國的貓友討論。我們家的老大小歐(黑色美短,特色是健康長壽)在十五歲半時走了,其實很大一部份應該跟獸醫的診斷跟用藥有關。撇開手術加住院五天的龐大醫藥費(台幣快八萬)不說,醫生一直是處於觀察與實驗用藥的狀態。(小歐的問題跟拉肚子與嘔吐一點關係也沒有,是因為某次健康檢查醫生說好像甲狀腺比較大,可能有甲狀腺亢進,於是開藥給他開始。吃藥後一週某天早晨在我們面前中風,送醫院手術住院,出院後暫時失明。一個月後離開我們。)不過在那之後我還是信任獸醫了好幾年(雖然山姆不斷提醒我),一直到凱莉拉肚子跟嘔吐看醫生沒結論,好像有點覺醒了。

兩年多前,我們家的凱莉開始會比較頻繁地拉水便(非血便!),飯後嘔吐的狀況也漸漸會出現(那時都吃乾糧),但是每年的健康檢查報告都很正常,每天都會暴衝,好動得很。看過幾個不同獸醫都沒什麼結論,乾糧依獸醫建議換來換去,越換越貴,從早期的Purina,換到稍貴的Science Diet,再換到最貴的Royal Canin,但很不幸地可以說是完全沒成效。在網路上看過,一般獸醫會推薦的品牌,都是大力贊助獸醫系學生的大廠商,尤其是Science Diet,更被評為是最不好的貓乾糧,因為食物成份中有許多添加物,而且使用很多植物性蛋白來壓低成本。跟罐頭肉比起來,乾糧的加工更繁複,留住的養分更少。或許對耐操的短毛貓來說影響較不明顯,但對於凱莉,就看得出壞處,很可惜沒有早一點讓她停吃乾糧。我想未來她的生肉餵食比例不會減少只會增加。

------------------------------------------------

(12/15/2010) 重點補充:貓咪經常在吃乾糧後沒多久後嘔吐?嘔吐物看來就是才剛吃下不久、看來完全沒消化的乾糧嗎?幾乎每天(或每餐)嚴重拉肚子?不過獸醫檢驗報告一切正常?如果是,請小心,貓咪可能有腸胃炎(IBD,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的問題喔。目前我們家的貓咪在長期改吃罐頭,不再吃乾糧後嘔吐症狀完全改善,拉肚子也較不頻繁。在貓友MiaMeowMeow的推薦下,現在我們家貓咪都吃罐頭上標註「不含穀物」(Grain Free)的Wellness罐頭,暫時不吃依然含穀物(如玉米)的Natural Balance罐頭了。目前口味主要挑的是雞肉。(註:我們家拉肚子的是中長毛貓。)

------------------------------------------------

以下是五月的舊文 (5/31/2010):

舊貓食完全替代的第十五天,從過去的乾糧,到現在的濕軟肉罐頭生肉(冷凍超過兩天以上後再解凍切丁),陳凱莉終於大了形狀完美、長約9公分、寬約0.8公分的長條大便。我在貓便盆旁興奮地叫了,把大便撈起(當然不是徒手)放在衛生紙上讓山姆觀察,他也嘖嘖稱奇一番。

十歲出頭的凱莉大軟便的歷史算是由來已久,差不多也快四年有吧。話雖如此,她總是活力充沛又貪吃,沒有寄生蟲的問題,每年的健康檢查結果也都很正常,所以醫生們也都只能不著邊際地胡亂猜測(山姆都這樣形容)。三四年前在Cooper Square獸醫診所時,看起來以為自己很帥又很厲害(?)但下巴尖尖看來一臉薄倖的獸醫先生提到,在他經驗中,有些貓咪腸胃本身就敏感,就像有些人容易烙賽,有些人就是不會一樣,另外有些貓咪對含有魚類成份的貓食會過敏,所以他推薦了高階(=昂貴)Royal Canin貓食。我們按照他的推薦,乖乖換了不含魚肉的貓食,讓凱莉跟咪咪正式踏上食用高級Indoor 27號皇家貓乾糧的康莊大道。(最好是這樣)

幾年下來,凱莉還是三不五時就來個軟便,每天大號的次數也有兩三次。還有好幾次,她屁屁沾著含水量很高、幾乎是拉肚子的軟便,然後向我發出咪咪叫的求救聲(發生時我就會幫她擦擦屁股)。這些跟咪咪(或以前小歐)一天差不多就大一次、然後總是一長條的狀況相比,實在不能算是正常。從今年年初開始,小凱還有過幾次早上餵食後,把乾糧全部吐出來的情形,感覺毛球也吐得比較兇,每次聽到她發出嘔吐前某種音調偏高的喵聲,我就會怕。這些改變讓我很慌亂,但山姆客觀地認為是因為整夜沒進食,小凱又吃得很快,所以造成消化不良。今年的健康檢查,是第二年換回附近的Riverside獸醫院,凱跟咪的主治醫師跟去年一樣,是個五官漂亮的高大黑白混血獸醫小姐。跟她提起小凱的軟便,她說有些貓咪對纖維比較高的貓食會過敏,或許我們可以注意一下貓食的纖維成份。回家一看,Indoor 27的纖維含量的確很高,上網查過來又查過去,最後換了同樣品牌、專給敏感腸胃吃的Special 33

吃了幾天,小凱的排便依然是老樣子,而且即使我們慢慢地替換乾糧,她的大便似乎越來越軟,拉肚子次數也增加了。另外,在她大號時,還會伴隨大量的排氣聲,而且出現吃完飯後馬上跑廁所的現象。如果不是剛做完的各類血液及檢查結果都在正常指數內,我真的要開始懷疑她是不是長了小腸或大腸的腫瘤了。在網路上看了很多文章及討論,發現很多人提到一般市售乾糧的碳水化合物成份比例過高,長期食用,會讓某些天生腸胃敏感的貓咪持續拉肚子。所謂貓食裡的碳水化合物(carbonhydrates,澱粉類),包含了玉米、麥子、米等穀物類混合物,乾糧必須添加這些成份,才能讓肉類硬體成型。除此之外,這些穀類添加物,價格比肉類便宜,取得又容易,也因此成為市售乾糧的重要成份。關於穀物類的碳水化合物到底適合不適合貓咪,有兩大派說法僵持不下:一派認為貓咪需要澱粉類的營養,反對的一派則把重點放在貓咪不像狗是雜食性動物、而是純肉食性動物的事實上。許多有經驗的人推薦碳水化合物大量減少、以肉類為主的新乾糧(比如肉類含量高達95%),而為了餵食時的方便,我們當時還是把目標放在乾糧上,於是找來找去,換了Nature's Variety推出的Instinct系列,而且山姆選了兔肉口味。

在慢慢更換肉類含量極高的乾糧期間,小凱的大便算是時好時壞,曾經有一天大便稍微硬了一點,之後又恢復到之前的水便,每吃必拉。如果是從前,我一定又吵著要去看獸醫,但是小歐當年算是獸醫越看越糟的經驗,加上看獸醫一定又要開藥、而且連獸醫都不能保證吃藥會好而且不會過敏這件事,讓山姆非常感冒,所以我又開始瘋狂在網路上找資料,這次則把重點放在有拉肚子及嘔吐症狀的貓咪IBD上(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腸胃炎)。因為焦點不同了,這一次,發現了幾個很有意思的網站。這些網站大多由非獸醫、但卻是養貓多年的飼主所架設及撰寫,主要內容則是關於長期拉肚子的寵物飲食,以及如何看獸醫及吃藥都沒有效果等等,共同點都只有一個:別再給貓咪吃乾糧了!

其中兩個主張讓貓咪吃生肉的網站如下:



還有一篇文章,是名為Lynette的貓主人領養了有IBD症狀的貓咪Ralph,從獸醫束手無策、到完全改為無乾糧餵食後逐漸健康(但請注意延伸閱讀會哭得很慘!):


另外還有執業獸醫Lisa A. Pierson的網站:


在上述職業獸醫的網站上,提出乾糧的三大缺點:第一,水分含量太少;第二,貓咪較難消化的碳水化合物成份過高;第三,動物蛋白比例過低,植物蛋白比例過高。另外,她也給了許多小竅門,讓飼主可以應付貓咪從乾糧轉換為罐頭期間的人貓鬥智過程。另外還有一個是讓我比較訝異的,就是她反對使用市售化毛膏。她認為,雖然一般人都認為貓咪吐毛球是件正常的事,但是健康的貓咪會在排便時將毛球排出體外,吐毛球的機率其實非常低,除非貓咪的腸胃功能變差。因此,我是毫不猶豫就把寵物店買的化毛膏給扔了。(但是如果貓咪平常大便都是乾乾硬硬的,化毛膏應該還是可以適度使用。)

這兩週下來,小凱的改變有:大便次數減少(小便次數變多)、硬度增加、形狀漸漸改進為條狀,而不再是一坨坨,雖然不是馬上變成硬便,但不曾再水狀拉肚子過,此外,這幾年逐漸養成老是喜歡大量偷喝我杯子裡水習慣(可說是當年小歐喝水的翻版)的現象明顯消失,毛色也比連續拉肚子那兩三天多了濕潤感。在餵食方面,我們抓不出完全生肉餵食的營養成份比例,目前還不敢這樣做,所以罐頭濕肉與生肉的比例算是二比一。罐頭現階段先固定為小凱跟咪咪都蠻喜歡的Natural BalanceIndoor Cat口味,而生肉目前最主要是去皮去骨的雞胸肉切成小或大丁狀。從前吃乾糧時,小凱跟咪咪都非常喜歡偶爾吃罐頭打牙祭,聽到開罐頭的聲音會衝到廚房,想不到完全換成罐頭後的第一天,真是餵飯餵到快抓狂的地步。小凱拒吃罐頭,一直磨蹭乾糧食物袋,老是用哀怨的眼神瞪我們,另外還會咬我們的手指(真是太口愛了!)。兩三餐下來,逼得我不得不用針頭慢慢灌水,還硬塞肉在她口中,幸好放在嘴裡的東西她都不會吐出來。想起自己在幼稚園及小學低年級時期餵飯程度的困難,以及到現在小阿姨跟小舅舅講起這往事還一副咬牙切齒的樣子(有嗎),也難怪山姆會說這是報應。至於生肉餵食的相關資訊及問題,網路上還有許多文章介紹,上面兩個主張貓食生肉的網站,有許多經驗談。在這裡,就暫時不多提了。現在她已經習慣吃罐頭肉;至於每天一兩次的生肉,也在嘴裡左右開弓,搖頭晃腦地咬得津津有味,很喜歡舔生肉的肉汁。看著她吃飯的樣子,想到當時她每天都拉肚子時我害怕大哭的心情,真是非常感謝前人種樹的點滴經驗傳授。

說到這裡才發現,小咪還真的是很不挑嘴(姊姊我感激涕零T_T,幾乎是餵什麼就吃什麼。寫了大半天,突然注意到今天是Memorial Day,寶貝帥小歐離開我們,也有五年整整。嗯,這麼一來,在這篇網誌裡,三個主角跟兩個配角都出現了。嗯,今天真是美好的一天。

2010年4月23日 星期五

★ 預知未來 ★

從上個週末以來的這五天,只要醒著,心臟附近就是極端僵硬難忍。每天下午一回到家,不論做什麼事,胸口總是被固著而撥不開的壓力緊縛著。起初這沉重讓我很慌張,但慢慢地,我開始可以摸索出它的無形輪廓,那是一股強大到可以讓意識無措而窒息、同時又混雜著強烈不確定與不安的焦慮。好像在看不見的四度空間裡有個不知在哪裡突然沖煞了的幽魂以一根大柱子猛力頂著我的胸腔一樣。

唸書時,因為各種坐著的或動著的比賽,早就對腎上腺素大量分泌非常熟悉。那種不斷作嘔、脈搏加速、心臟以最劇烈的方式撞擊著胸腔的緊張,對比於一旦放鬆下來的和緩,偶爾還真會讓人上癮。但像這樣長期持續,速度緩慢,又是丁點折磨的,還真是不曾遇見。

在這種原因不明確的狀態下,即使成效不彰,人類可悲的理智還是會不斷進行分析的舉動。是因為即將到來一週在行事曆上有好幾件代辦的事項嗎,如果是,我又該試著把哪件先準備好?為了削弱這股焦慮,我甚至乖乖地每天長時間坐在電腦前做現階段最該做的事。結果證明,在星期三午夜結束上床睡覺之前,不管做什麼,根本是什麼幫助都沒有。

星期四早上八點多一些,就送小咪到醫院洗牙。整個過程從進醫院到傍晚出院,超過九個小時,包括麻醉前的血液篩檢及觀察、全身麻醉、全套洗牙(或拔牙)、退麻醉、恢復等等。雖然咪咪還不到五歲,身體也都很健康,但貓咪全身麻醉這件事從去年就讓我非常不喜歡,甚至在醫院簽署同意書前還三心兩意。九點多進辦公室,就把調成震動模式的手機放在身邊,一離開座位就緊緊握住。三個多小時過去了,說要打電話來告知進度的醫院,根本一點消息都沒有。

下午一點多時,我終於忍不住了,先打電話確認麻醉順利,當接線小姐說咪咪已經麻醉、而一切狀況良好時,我在手機這頭微笑的那一刻,還真明確感覺到多日以來胸前那整塊沉重終於些許崩裂。兩點時醫生通知要拔三顆牙,三點多又說小咪已經甦醒,並敲定傍晚出院時間。等到小咪真正接回家,走來走去又喵喵叫要飯時,早先殘餘的不舒服也都消失了。果真是小咪洗牙必須全身麻醉這件事。

我想,這一週來,我或許些微碰觸了一點點死刑犯在監獄裡不得不倒數著那個日期的心情。那種眼看著一件很不好的事情非來不可卻又無能為力的煎熬,一般人應該都很難忍受。這可能就是許多人不願意算命的原因吧。如果真有人能夠精準預知世界末日是哪一天,我現在就可以簽署同意書,永遠放棄知道的權利。

2010年3月29日 星期一

★ 2010年正三月 ★

本月份總運勢如下:太陽由雙魚逆向回游,以震盪不已的姿態,進入混沌未明的白羊座。由水入火,運氣低迷的星座必須格外注意:四方殺機重重,有意外破財的危機。切記遠離小人,流放君子;適合心照不宣,草木皆兵。(?)

以上只是一則看似見鬼瞎扯卻又暗含隱喻的空洞預言。正三月其實是記錄每年必洗牙每吃必刷牙的乖乖牌也會遇到的人生第一次牙痛,以及即將到來因為未知而令人膽怯的美麗微笑牙醫診所之行。

2010年3月14日 星期日

★ 關於山姆的十一、十二事 ★

星期日早晨,颳了一天一夜的強風終於不再呼呼颼颼,但日光節約時間毫無預警地提早結束。我坐在馬桶上,手裡捧著進行還不到六分之一的《失落的符號》,在介於要大與不大之間的混淆地帶裡,享受著丹布朗敘事的一貫緊湊。

突然間,在一旁照鏡子擺出猛男姿勢並觀察肌肉線條的山姆猛然丟下一顆炸彈:「蘭登死掉了!!

姑且不論為什麼我蹲馬桶時他為什麼會在旁邊照鏡子,「蘭登死掉了」這五個字在我的聽覺區伸縮又擴張,擾亂了我閱讀的步調不算,還打擊著對於印第安那瓊斯似的蘭登冒險抱持著「主角不可能死」的我的信仰。如果蘭登真的會死掉,三部曲即將結束,那書還看個鬼啊!

就在我流著隱形的眼淚、內心無聲哭泣時,不禁想起幾年前也發生過的類似事件:某天跟朋友一起吃飯,話題一度轉到《哈利波特(六)》,以及作者羅琳已經先行預告的某要角的死亡。當我們還在天真猜測的時候,一直沉默進食的山姆突然插了一句:「喔,就是鄧不利多啊!」當場無話的我們,差不多就像被一噸的霹靂船錨擊中一樣。看著我們臉色鐵青,他還附加一句:「新聞上不是都講了嗎!」

這次農曆年後從臺灣帶回來的書單也包含了《刺蝟的優雅》,準備送給正在尋書的小芳。偷跑的山姆看完書後對我說:「《刺蝟的優雅》啊……是個悲劇喔。」如果我說不打算讀這本書,應該完全不難理解吧!

2010年1月8日 星期五

★ 也算體驗 ★

一個月前的星期四,山姆腳踝累積的陳年舊傷終於動刀了。

開刀的前一晚,我在床上翻雲覆雨噢不翻來覆去至少一個半小時,一直擔心他隔天的全身麻醉。大概是某影集看太多了,滿腦子都是還戴著手術帽的醫生一臉沉重走向病患家屬說「我很抱歉」、接著家屬悲傷哭泣那樣的畫面。下午兩點四十分,冷面笑匠老奶奶的統計課一結束,我就匆忙出發,準備去簽收安排在下午三點半手術的山姆。

位於Gramercy Park區的NYU Hospital for Joint Diseases比我想像中的規模還要大很多,在一樓大廳裡,光是等待治療骨頭跟關節的病患或家屬,就多得驚人。在櫃臺領了通行證,到了地下二層的家屬等候室,拿出iPod Touch來上網,椅子都還沒坐熱呢,突然就聽到「陳先生的家人請到恢復室」的小型廣播。原來山姆的手術提前進行,已經在恢復室裡醒來了。之後就是一些測試、填寫文件、領取柺杖、上洗手間等,終於在約莫兩小時之後踏出醫院大門,搭計程車回家。

醫生規定,繃帶要一週後的回診才能決定是否拆下,恢復室負責山姆的護士也特別叮嚀,當晚及隔天的24小時內,局部注射加強麻藥的右腳絕對不能觸地,所以當山姆拄著柺杖活動時,要我隨時都得跟在一旁。話說,這種小護士小跟班的角色,我最愛扮、也最會扮了,接下來的一週,就在協助脫穿換衣、餵食、洗澡擦澡、餵食、來回洗手間、餵食、半夜跟著起床等等不斷重複的移動中,漸入佳境。

雖然說繃帶是在兩週後的第二次回診才拆掉,但嚴格說起來,最為忙碌、隨時都得盯著山姆的期間,大概就只是手術後的三四天。工作加上生活裡的瑣碎小事,採買食物用品,營養又必須比平日更均衡,一時間,竟然有單親媽媽帶著一個大小孩、跟兩個小小孩的錯覺(好錯!)。在美國,單親媽媽真的很多。同學同事老闆,離婚的理由千百種,還有人因為老公欠賭債坐牢不堪代還而終於離婚的,但不論如何,帶著一兩個孩子還工作唸書的,可是大有人在。在那幾天,深深感覺到,要做個稱職的單親媽媽,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啊!

2009年11月14日 星期六

★ 十一月運動小記 ★

過完農曆年從台灣回來後,一直到十一月中的現在,每週規律上健身房,竟也持續九個多月。

在測試各項健身器材後,除了簡單的二三頭、腹肌及大腿幾項重量訓練外,目前主攻卡路里消耗指數比其他器材都高的爬梯機(Stairmaster)。四五十分鐘的爬梯,即使只是輕度運動的起跳25-30級,熱量消耗也超過兩百大卡。要是豁出去一點,級數飆到5560以上,接近四百大卡根本不是什麼難事。上完健身房,自然可以安心吃一碗油滋滋又香噴噴的滷肉飯。

重點是,這類如山姆所說的寂寞運動,不過就是一個人自己讓兩隻腳動來動去,要怎麼做,才能撐過四十分鐘,甚或一小時?聽音樂、看雜誌、還是雙管齊下?在健身房晃個一圈,每個人耳朵裏一定都塞著東西。大多數的配備,都是iPod各式隨身聽附贈的內塞式白色蘋果耳機。偶爾也會遇到外罩式的Ω,他聽搖滾樂,旁邊的人也得改變運動的步調,跟著打拍子。

早期我也深信音樂節奏與運動強度之間的正向關係,音樂越重,節奏越明確,運動強度應該也會越高。每次進了健身房,在雜誌之外,一定選重搖滾及重金屬來狠狠發洩。有時讀雜誌不專心,跟著專輯在腦海嘶吼一番後,機器也差不多該嗶嗶叫了。次數一多,也漸漸多了聽膩的時候。偶爾一兩次換個口味,發現軟趴趴的音樂演奏,中文老歌,純粹談話的podcast等等,也有還不錯的成效。

昨天是乖乖跟著山姆去運動的日子,出門一時興起,帶著最近三堂課的幾頁統計筆記出門。進了健身房,踏上爬梯機,設定體重時間及級數之後,塞進耳機,翻開筆記,以比平常唸書時更慢的速度認真起來。等到前兩疊筆記結束,抬眼一看,居然已經過了半小時!那種驚嚇,根本就像某日走在街上卻抗地心引力飛起一樣,一整個不可思議。

好,就這樣決定了。下次實驗實驗,帶個誰的詩集去運動吧。

2009年10月31日 星期六

★ 絕非上癮 ★

晚上十點半。

連馬克杯緣的最後一滴咖啡都舔乾淨後,
不禁些許升起寂寞的心情。


再見了,
今天的第一杯,
也是最後一杯咖啡。

2009年10月14日 星期三

★ 又是失眠? ★

對於一個健康狀況看來極佳的人來說,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隔天明明必須起早床,卻不幸卡在失眠困境裡抽不了身,更別說失眠的次數在短短一週內,已是第三次。

通常都是這樣的。左翻右覆不下十次來回,偶爾瞥一眼床頭鬧鐘在黑暗中特別清晰的紅色數字,即使時間以半小時一小時這樣的單位驚人地緩慢流失,但腦袋及身體依然全無倦意。硬逼自己入睡應該是失眠時的大忌吧,這道理或許大家都懂,但心頭還是不免來個Kevin James在"King of Queens"中的天人交戰:

(2:00 a.m.)「沒關係,如果現在入睡,還能睡滿六小時啦。」

(2:30 a.m.)「好吧,還有五個半小時可以瞇,OK嘍!」

(3:00 a.m.)「還是我乾脆起床弄個什麼來吃?」

(3:30 a.m.)「數羊根本沒有用嘛!數個頭咧!

(4:00 a.m.) 「乾脆把山姆搖醒,要他給我一拳好了⋯⋯」

(4:30 a.m.)「我真的還醒著?救命、救命啊⋯⋯!」

這種折磨,真是個不折不扣的類天懲。搞不好是傍晚的那杯多多綠,也說不定是晚飯後某樣偷偷添加了咖啡因的零食,不過可能性最大的,應該是持續拖延某些該做的事而在心底如闇黑陰影般極速養大的那股罪惡感。

那就起床吧。儘管明天鬧鐘嗶嗶叫時可能會痛不欲生,但在這個著不了眠的半夜三更,也許是對抗失眠襲擊的最佳方式。

2009年8月30日 星期日

★ 音樂,及其流行度之必須 ★

Michael Jackson走了那個傍晚,大S正好打開新聞,斗大的"Breaking News"跑馬燈一整個橫在螢幕上,兩個人一副不可思議的表情相覷,很是「嗄」、「是喔」、「怎麼會這樣」了一陣。

這些天以來,數十萬歌迷含淚追思的儀式結束了,談話性節目也不再聚焦在MJ的猝死,但在走路回家、燒開水、上大號、踩上爬梯機打開iPod音樂前這種種念頭彼此凌亂不銜接的空檔裡,心中模糊又塑成了另一個仍有關流行音樂與我,但非關音樂對我的威力的主題。

撇開歌迷們的哭哭啼啼,在八0年代中末進入青春期的我,並不是在MJ音樂下長大的小孩。《Thriller》專輯大賣,"Billy Jean"當紅時,我還只是小學生,喜歡聽流行音樂,楊林的多首歌,像是「把心留住」、「玻璃心」、「別在窗前等我」、「不變的是我」、「故事的真相」等,應該是數量之最。國一國二時,我仍跟著台灣的排行榜走,星期日總不忘記打開收音機注意排名。錄音帶裡轉著的,左右就是張清芳、王傑、黃韻玲、紅唇族、城市少女、飛鷹三姝等人等團。

在這同時,周遭慢慢出現西洋流行音樂,我哥正是我的啟蒙。他進了國中後,常會買亞洲唱片公司當時還是合法(也可能是無法可管)、後來漸被取締而絕跡的西洋流行音樂合輯卡帶。那個時候的排行榜上有哪些歌呢?比如OMD為電影《粉佳人》"Pretty in Pink")特別錄製"If you leave",另外還有席維斯史特龍(Sylvester Stallone)幾部賣座電影的主題曲,像是《洛基》第四集"Rocky IV")主打搖滾老團Survivor非常熱血的"Burning heart",《第一滴血》第二集"First Blood Part II"裡由史特龍親弟弟演唱的片尾曲"Peace in our life",以及《眼鏡蛇》("Cobra"十足動感味的主題曲"Feel the heat"

國三那年,我哥早已離家到外地唸書,而死黨群裡的J是西洋音樂迷,正式帶我進入熱門排行榜的世界;遇到喜歡的單曲時,我們也樂此不疲地以字彙仍嚴重缺乏的國三英文猛查字典,然後互相討論其實可能沒什麼嚴肅意義的歌詞。而號稱流行樂界天王的MJ,也在此時推出新專輯Bad,不過我要一直到高一時,才在排行榜上同步接觸專輯裡諸如"Dirty Diana"與"Smooth criminal"單曲。而他數年後再發新片Dangerous,已經是我逐漸脫離流行排行榜的九0年代初期。因此嚴格來說,只能算抓住MJ音樂的極短尾巴。

升上高中,從哥哥那邊接收了我的第一台深紅單卡匣收音機,在每個星期日下午兩點至六點,忠實收聽 ICRT從美國轉購的流行音樂排行榜節目"American Top 40",完全掌握Billboard單曲排名,英文筆記簿上還滿滿記著我喜歡的歌。我想,如果有個這樣的比賽,讓參賽者只聽這兩年間流行歌的前奏三到五秒,馬上就要按鈴答出歌曲名稱,我想我應該會是最後的贏家。在這個時期,George Michael 成為我的音樂偶像,除了由於他第一張個人專輯Faith席捲熱門排名之外,他從Wham! 時期的白面小生成功轉型為淺落腮鬍性格熟男,當然也是很重要的因素。高三時,聯考將近,如同禁看馬蓋先事件一樣,爸媽嚴格規定不准再聽廣播,而我陽奉陰違假抗拒了幾週後,某天竟然真的拔下收音機插頭,將它收到衣櫃裡去。寒假之後,也不知道在什麼狀況下,禁令突然解除了。在排行榜之外,死黨J又將搖滾及重金屬介紹給我,入門的自然是搖滾及重金屬團進流行榜的金屬芭樂式情歌metal ballads,這是當年廣播名人老貓的獨特音譯用語之一),Tesla在一分半鐘後才結束吉他前奏、進入主曲的"Love song"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另外像是搖滾老團Aerosmith,一直到成軍十五年後,我才因為進榜的"What it takes"真正認識他們。

不確定是不是因為當時的禁令阻斷了我追隨流行音樂的熱情,或者其實只是某一個階段的結束,高中畢業前,甚至上了大學住進宿舍後,生活不再只是單純的教室課桌與住處書桌,"American Top 40"的每週收聽,降格成了有一搭沒一搭的零星點綴。音樂自然還是非聽不可,收音機一開,其實很難不知道有哪些歌手哪些歌曲,但八0年代的泡泡糖音樂日漸式微,進入九0年代,排行變得不再迫切。這個時期的我,幾乎已經完全改投重金屬的懷抱,還非常正經地在系刊上投了一篇重金屬音樂入門與分類的文章。非常巧的是,大學末期的某一個週日下午,還正好聽見"AT40"停播前的最後一集,節目最後,主持人Shadoe Stevens性地說了再見,雖然"AT40"早已不是我的生活重心,但那個時候,我都可以強烈感覺到腦中那被迫的「喀擦」聲,什麼東西突地就剪斷了,那是一個屬於某個特定時期的憶念走到終章時必經的失落。至於節目數年後復播,就斷層為一個完全不相關的事件。

記得從前上邱漢平的現代/後現代小說時,他曾解釋過現代與後現代進入當代時期一個重要的文化差異,也就是從獨尊一家至百家爭鳴。西洋音樂從八0跨進九0,就給我這樣的印象,似乎手指才壓著大本年曆簿前頭的十數張,剛翻過那一頁,流行界就再也無法完全是Michael Jackson、瑪丹娜、George Michael 的天下,更極端的,就成為所謂的過氣。這個年代,有誰能真是天王天后呢?這樣的字眼,不過是經紀公司撈錢的手段罷了

嗯哼,嗯哼,說了七八段這麼多(妳是一定要用這個數字就對了)好像就只為了現在終於能夠帶出本篇的主題。不論是台灣或西洋流行音樂,對我而言,都是非常獨特的年代、事件、心情標記。我的iPod裡有上百張專輯,其中超過八成是自過往慢慢蒐集而來不褪流行的流行音樂。按下播放鍵後,這樣的每一首歌,都可以勾起具有年代指標性的特有記憶,就算這記憶微小到只是好友之間上課趁導師轉身寫黑板時偷傳紙條的無聊內容。像是小學的黃玠文「我情願錯」,還有英文歌改編的顏秀蓉「埋葬愛情」,在音樂聲中的記憶聯想,就是一大群中高年級生在中午吃飯時間擠在自然教室裡搶看某布袋戲最後一集,十二點半鐘響時,大部分人還不願離開那個畫面。貪心一點的話,彷彿還可以嗅到星期四營養午餐最愛的炸雞腿香味。國中呢,之前特別提到"Feel the heat",並不是沒有原因的。這首歌幾乎跟張清芳的「我還年輕」及專輯中其他許多首歌一樣,在我的記憶庫裡直接指向國二的全校大露營:操場上的帳棚,黯藍的夜色,後棟二樓洗手間外牙膏的口味,擦身而過時堅決不看S的眼睛,還有隨身聽耳機裡,決定要藏起來的戀愛心情(咦,真的說出來唷?)。高中後的流行音樂,在記憶中大多帶有心靈自由的意味。我開始真心喜歡上學,還有坐在書桌前只跟白紙黑字打交道那樣的專心致志這一個時期,"AT40"扮演了太重要的角色,給了我安定的力量。流行音樂,就是我青春期最鮮明的那個顏色。

2009年6月22日 星期一

★ 時間的意義 ★

彷彿不久前誰才剛說過,在時代廣場跨年凍到腳趾頭發麻。不意瞬間即是年中。

年中,中年,嗯,也很符合我們人生的狀態嘛。咪咪,妳盯著鐘思考了那麼久,能不能告訴姊姊,時間的意義是什麼?



2009年5月25日 星期一

★ 無謂的公告 ★

嗯哼……雖然說是換湯不換藥喔不,是尚未加料,但是版面大整也是很花時間的哎。尤其是八個圓弧邊邊,差點沒被它們打敗。

2009年5月3日 星期日

★ 味道 ★

(一)

他總是那樣地忙。每當她下班打開公寓的門時,他不是在工作室的電腦前忙打字,後置圖檔,要不就是在廚房裡試驗新的菜色花樣,然後打起大燈,架起他的單眼,從各個角度攫取食物的照片。她不會去打擾他,因為這是他的工作。

一年多前,他還在某廣告公司當美編企畫的時候,因為興趣的關係,開始在自己的部落格上分享各式各樣的食譜,許多都是他自己開發的新口味,少數則是其他網路食譜的精密調整。他還貼心的整理出給新手的、給上班族的二十五分鐘就能上桌的食譜,並且附上錄影檔的過程示範。由於相片中食物的賣相總是精緻可口,很快就累積了許多的人氣與討論。出版商也盯上了他,簽了食譜書的合約。不久後,他就把工作辭掉,全心投入這份事業。

他們之所以會相識,也是從他的食譜網站開始的。她老家在台南,某個週六早上,雜誌社的工作不必加班,突然非常想念媽媽的香菇油飯。打電話回家,接電話的外甥女說阿嬤到鎮上去做外燴了,要晚上才會回家。她只好在網路上搜尋「香菇油飯」的食譜,就這樣進了他的網站。準備好了各種食材後,她跟著錄影檔的示範教學一步步來。當天傍晚,她坐在電腦前看著韓劇DVD,開心吃著做好的油飯。雖然跟媽媽的台南油飯口味不盡相同,但她滿足了。

隔天,她打電話跟媽媽要油飯的食譜。嫂嫂幫她整理好Word檔,再email給她。於是,她在他網站上留了言,謝謝他的食譜跟示範教學前一個週末拯救了她,並且跟他分享媽媽的油飯版本。

大概就是這樣開始的。她開始多方嘗試他網站上的菜色,然後也常在電話上跟媽媽討論。次數多了,媽媽也開始狐疑的問:「憨囝仔,甘係妳想換頭路換去煮呷威?」她總是打哈哈敷衍過去:「嘸啦,看把郎按奈煮,攏馬卡想要呷阿母煮的啦。」試驗完媽媽的版本後,又跟他在網路上來來去去互相交流。或許是因為對伙食認真了,也可能是對生活有了新的期待,就算遇到工作上要加班趕稿校稿的時候,她還是精力充沛,臉色比廣告裡喝統一雞精的小姐還要紅撲撲。同事們都覺得她戀愛了,有時還會一群人搔她癢,希望逼出個什麼供來。

(二)

他們的交談範圍慢慢變大。email來回間,那陌生的親密逐漸成形,如同四月自初苞到盛開的櫻花一般。一個多月過去,他主動約她見面了。信裡頭他這麼說,「我想,也該是我們親自好好過招的時候了。雖然我還沒有緣見到伯母,不過我完全不介意妳『代母出征』的。我們可以先決定一兩道菜,我把材料都準備好,如果這個週末妳有空的話,不知道妳願不願意光臨寒舍,讓我們以『燒菜』會友呢?」

打開email的時候,她其實正在上班。雖說在心中以一百二十分貝的音量大聲叫著「我願意我願意」,不過外表仍舊一臉酷樣,鎮定十足地回了信,說她願意接受他的挑戰。同事們沒人發現她的異樣。

週末的約會很成功,不緊張也不彆扭。她想,這應該是「廚戰」的策略奏效吧。兩個人笑鬧著,仿照《料理鐵人》的模式,各做了三道菜及一道甜點,還拍了一堆照片。吃飯時,聊天很投機,話題也一直維持著活潑的步調。四個半小時過得很快,幾乎比她捷運兩站就到公司而iPod兩首歌都放不完那樣的速度還快。十一點時,他送她到捷運站搭車,還跟她訂了下一回的約會。

回家的車廂裡,她的臉還燙著,思緒卻一下子沉澱了。這真的是一個有條不紊的男人,她看得出來。他公寓的擺設,收拾的方式,都不像是為了她到訪才做整理的。「什麼星座的男人會像這樣什麼都先做好規劃的啊?」這樣的人跟她適合嗎?她在心裡慘叫一番。唉,算了算了,星座也不見得準吧,書上不是都說摩羯座的女人很有秩序,但現實生活中,她要有秩序才有鬼咧。

(三)

當天夜裡,很神奇的,她竟然沒興奮到失眠,只是做了個怪夢。在夢裡,她報名參加大胃王比賽,眼前各種小吃放滿了三張長桌,可是其他參賽者沒人現身,連裁判也不見蹤影。她一個人慢慢吃著,時間越久她越心慌。夢醒後,天色已微亮,她卻一身冷汗,早知道睡前就不看小林樽邊搖邊吃的轉播了。

平常習慣上班早起,她知道這一醒就很難再入睡,索性開電腦準備上網。倒了杯豆漿,切了兩片瑞士捲後,網路已經連上了。RSS上出現更新的標示,她隨意瞄了一下,好幾個自己訂閱的部落格都貼了新內容,但她最訝異的是,他的竟然也有!難道他昨天三更半夜不睡覺,還更新了網站?

點開文章一看,她愣住了,因為他最新一篇的標題是:「我‧戀‧愛‧了」。這這這,這個人什麼時候談戀愛了?!可是他昨晚的表現,明明不像有女朋友的人啊,而且他還約她下次見面耶!

她覺得自己好像受騙一樣,就在還不確定到底是該先在內心委屈一番,還是直接憤怒的時候,發現文章裡的照片竟然是昨晚兩個人一起過招所做的菜跟點心。仔細一讀內容,他敘述了近來兩人間的頻繁交流,他想破頭決定約她見面的詭計,還有昨天終於見到她的雀躍等等。當然,他仍不改職業病,介紹了昨晚幾道菜的詳細食譜。那燈光還真不是蓋的,每道菜此時看起來都無比精緻,讓吃完早餐的她還是食指大動。

讀到最後,她開心了,因為文章結束他這麼寫:「說了這麼多,我,我希望妳能當我的女朋友。如果妳願意,請妳馬上打電話給我好嗎?」

嗄,真的有人這樣告白的?不過,在這個網路的年代,大概也不稀奇吧。於是,她打電話給他。他們就這樣開始交往了。

(四)

住在一起後,她終於見識到他生活節奏那極致的緊湊。通常早晨他會跟她一起出門;她上班,他則上健身房。一個半小時左右的運動後,就回家沖個澡,接著開始他一天的工作。

一般上班族是朝九晚五,下了班後,畢竟是自己的休閒時間。但他卻像養了許多天竺鼠的大玻璃箱內的那個運動轉輪一樣,沒什麼閒著的時刻。像書約、邀稿、網路訪談等等,佔據了他大部分醒著的時間。她心想,在他的生活中,似乎有人在他的「忙碌」箱子裡,偷偷放了一顆夜明珠似的,所以他的事情總是忙不完。

一開始,她還擔心他放鬆的機會太少,缺乏調劑,每天生活僅是工作的全然緊繃,但他並不這麼認為。他說,這不光是他的工作而已,其實該說是添加了他的興趣在內的工作。也對啦,她想,碰上一個熱愛工作的伴侶,應該是一件好事罷。

慢慢地,她發現,每天下班回到住處,打開門看見他忙碌的背影,心底就會升起一股平穩的滿足感。那種安定,模模糊糊好像有著顏色跟熱度,如靜謐的寒冬雨夜裡窩在書房沙發一角,點著亮黃燈光,雙腳裹在室內襪裡,而一旁茶几上泡著一杯熱咖啡那樣的溫暖一般。

(五)

過年前的某一天,比較要好的幾個同事在公司附近的簡餐店吃午飯。吃著聊著之間,不知怎地,新春共遊的話題就浮現了。原本目標放在年後三至四天的陽光墾丁,但幾個女生越講越興奮,最後演變成紐澳八日遊。

同事中有人的姊姊在旅行社工作,馬上手機一撥,得到了令人振奮的資訊:超過十五人成行的話,還會有更優惠的折扣,但是優惠期即將結束,必須在當天下班之前先做確認。

幾個人作了初步的估計,同事的好友啊或男朋友的,湊一湊最多不過十四個。突然同事裡有人想到她了:

「咦,對,小雯,妳要不要找妳男朋友跟我們一起去啊?」

「嗄?他喔!他真的很忙耶。」

「那……我們暫時湊個人頭,先算十五個人好不好?妳回家跟妳男朋友說說看,如果真的不行,再給Janet打個電話,她可以再跟她姊姊談?」

「等等回公司後,大家再努力想想,還有什麼好朋友可以找的,抽個時間聯絡一下。」也有人這麼提議。

下午在公司,她一直心情雀躍著,兩人一起出國玩耶,這該是個值得珍惜的回憶吧!終於熬到下班,她巴不得快點趕回家,當面跟他宣布這個好消息。

(六)

進了家門,她興沖沖地向廚房中排盤的他宣告這個海外同遊的機會:

「跟你說‥‥‥慧慧、育琪她們在找過年後一起去紐澳玩的團咖耶,我先幫我們兩個口頭報名了,你說好不好?」包包都還沒放下,她就問了。

他放下手邊的工作,到客廳茶几上翻了大行事曆:「過年後‥‥‥?嗯,目前看起來好像是沒什麼走不開的事,不過我可能要跟王哥確定一下。」

她高興地在一旁跳來跳去:「真的可以一起出國去玩嗎?真的嗎?好棒喔!!」

「嘿,妳別忘了妳答應妳媽媽我們這個過年要住到幾號?先搞定這個再說吧。」他苦笑著說。

「這個我早想過啦,如果不行,大不了帶我媽一起去啊!」

晚餐後,她打了幾個電話跟姊妹淘們確認出團事宜,當然也不忘撥回南部家裡,跟媽媽撒嬌一番。接下來的幾天,兩人抽出一些零散的時間去拍照,還有整理舊護照、申請觀光簽證等手續。

很快地,過年就只是兩週後的事了。(待續)

2009年3月22日 星期日

★ 五天四夜的「妹妹」 ★

這個春假,「妹妹」從MD來了。五天四夜之後,包袱款款,又離開了。

是說從小我不曾有過想要個妹妹之類的念頭。我們家就我哥跟我兩個,我自己也不是什麼多了不得的妹妹,自然對「妹妹」這個身份沒什麼美好的幻想(嗄?)。求學過程中,有過許多同性密友,還有非常要好的學妹們。只是,她們都不是「親」姊妹。不過,話說回來,是不是親姊妹,差別又在哪裡?

如果真得這麼界定的話,「親」妹妹和同性密友的差別,是在「親暱」的程度嗎?比如說,跟親妹妹兩個人在同一個房間裡,突然間想放個屁,是不是連氣都不必憋?還是說差別在「血緣」呢?但想想,如果突然需要緊急輸血,但是妹妹的血型相斥,那「血緣」的意義又在哪裡?假如是領養的妹妹,難道就不是妹妹了嗎?或者說,「親」妹妹和同性密友的差別,其實在那份「義務」?

國一二時,我很迷瓊瑤的小說。很多讀者大概都知道,瓊瑤在《燃燒吧!火鳥》裡描述的,是一對曾經因為愛情而一度反目的姊妹,當然啦,這只是一種想在一個短短句子裡解決事情的簡化說法。因為這個故事,我對親密的姊妹一直有個刻板印象的問題,那就是:「那妳們如果一起喜歡上同一個人怎麼辦?」我知道這問題蠻白痴的,不過,說到《燃燒吧!火鳥》,當年的女主角姊妹是林青霞與呂琇菱。我個人覺得,如果《燃燒吧!火鳥》哪天打算開拍二十一世紀版,絕對可以考慮由林志玲及關穎(或桂綸鎂)來重新詮釋這對姊妹的氣質。

離題了離題了。重點是,即使我對「姊妹」有著這些本質上的疑問及刻板印象,但這些年來,我漸漸發現自己的姊性遠大於母性。如果真有個妹妹的話,可能很有意思。似乎在兄弟姊妹之間,妳可以對哥哥大方撒嬌,哭著跟姊姊尋求建議,弟弟的話,就隨便野外放生(?),但妹妹……,妹妹就不一樣了,妹妹就好像一種需要親密,需要照顧,偶爾卻又需要空間的生物。

這個五天四夜,家族中最小的表妹來訪,因為同進同出,我好像第一次真正體驗當「姊姊」的感覺。不光是急著帶她去逛好玩的,吃好吃的,擔心她會不會迷路,冷不冷,有沒有睡好等等,其實是兩個人明明就很累,但洗完澡躺在床上,就算已經快凌晨兩點,還是每次都嘰哩咕嚕講個不停的那種心情。

所以,「妹妹」來了,「妹妹」又走了。從車站回到家的那個下午,還真的有那麼點淺淺的,空巢期的錯覺……。

2009年3月10日 星期二

★ 罐頭對話 ★

「早餐的雞肉罐頭真的太好吃了。」

「對啊,依我看來,有八顆半星星那末好吃噢。」

「什麼鬼,星星最多五顆而已罷?」

「哪有,上次我看姊姊就是這樣。她在百視達給自己最喜歡的影集五顆星星哦,結果去IMDB一看,十顆星星竟然只拿了六顆半。所以,星星數量這樣的概念是相對的啊。」

「……喔。」 舔完嘴唇的凱莉開始洗臉。


最好,最好妳們兩個一大早的對話就可以給我這麼深奧。

2009年3月2日 星期一

★ 甜甜圈先生 ★

話說我們初嚐甜甜圈先生的滋味,已是前年某個清晨在桃園機場準備出關前的事了。

起飛前一晚,我們借宿新莊小靜冠綸家。按照慣例,又得把握回台灣時難得北上見面的機會,與小靜一家還有Sabine一道嘗試她們新開發的台北美食。當晚的選擇是小巨蛋附近的某熱門自助燒烤,好吃自然是不在話下。很快地,在聊不完的天中,兩個小時的用餐時限就到了。分別前,當天(好像)去參加某新書簽名會的Sabine拿出一個西點盒來,說是台灣很流行的甜甜圈,讓我們隔天搭機前當早餐吃。

隔天早上四點多,鬧鐘就滴滴滴叫著吵人。搭的是七點半稍過的班機,還得讓冠綸早起送我們去機場。生理時鐘讓我們根本吃不下任何東西,盥洗收拾後,小靜還一旁特別盯著,即使沒胃口,也要四隻手必須忙著推行李的我們至少也得帶上幾個甜甜圈。

機場報到及行李托運後,因為時間還非常充裕,我們並不打算先行通關。在護照查驗區附近找了位子坐下,然後小逛書局一番。或許是因為大件行李已經脫手,最麻煩的早起一事也已解決,才稍微餓了起來。山姆到一旁的星巴克排長隊買咖啡,我則在位子上打開了甜甜圈的盒子。

說真的,甜食一向不是我的菜,挑麵包也總是偏好蔥燒或玉米火腿這種鹹口味的。因此,心裡頭對這些甜甜圈其實不抱任何期望。與其說買了咖啡是為了搭配甜甜圈,還不如說甜甜圈是來給咖啡陪襯的。雖然這麼想,非常盡職的我(?)還是決定先行幫山姆老大進行早餐口味測試。

短暫觀察之後,我決定先從左邊這六個迷你小東西下手(圖片來源:Mister Donut台灣網頁。才咬了一口,不禁大驚,心頭直呼「這是人吃的東西嗎」(啥),這才能叫甜甜圈啊!而如果這才是甜甜圈,那美國的甜甜圈還真敷衍到不是人吃的。在美國,就算在路上讓我撿到甜甜圈,我也不屑放進嘴裡(廢話)。就在這麼一咬一吞之間,腦袋裡轉了多少魔鬼的念頭,這麼小的美味,要我每個都留一半下來,真可說是嚴苛的挑戰。天人交戰間,山姆終於回來了。我們分食了盒子裡的甜甜圈,兩個人一致最愛胖佛珠狀的蜜糖波堤(呃,是獅鬃圈吧)

也因此,雖然家鄉的HW小鎮上還是不見門市,但每次回台灣,都會記得到台中時順便拜訪甜甜圈先生。去年還一口氣買了好幾盒,回家後大人小孩搶成一團,吃勁十足。今年過年後到台中訪友時,正好遇上流鼻水喉嚨癢,硬是打消念頭,只老實地跟友人L約在科博館附近的新誠品,也沒在GPS上設定門市地址。

當天傍晚,三個大人一個小孩買好了書、衣服跟玩具,離開SOGO後邊逛邊找,在綠園道上慢慢前進。靠近誠品的時候,突然看到一個小男生跟在某個大人身後邊走邊跳,他的手上提著一個盒子,接著,盒上的草綠色方塊進入我的眼角餘光。我不經意地一瞥,發現那個草綠色方塊上竟然有波堤獅的圈圈頭!當下腦中的Mister Donut警鈴大作,馬上豎起鼻子用力聞(最好是聞得到),眼露兇光(?)四處搜尋。果然,就在前方看見熟悉的招牌,原來竟然有新門市!嚴格說起來,我應該不算是個好吃鬼(我真的不是),但那一瞬間,我內心涕泗縱橫,深感只有「他鄉遇故知」一詞,才能形容這場不期然的相遇……。當然,深怕刺激喉嚨的我,只在讓人眼花撩亂的玻璃櫃前,非常節制地選擇了一個蜜糖波堤。我想,這就是「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的真諦啊。

此時,坐在書桌前,看著窗外急飄的白雪片,我不禁嘆了口氣。連三月積雪都現身了,甜甜圈先生,你要什麼時候才會來紐約呢?

2009年2月10日 星期二

★ 時差與錯亂 ★

張開眼,四週沒有微光,沒有聲響。兩秒鐘後,知覺清晰了,眼前輪廓分明了,才意識到自己原來躺在紐約公寓的床上。

過去兩週,總在疲倦中沉沉睡去,在黑暗中醒來,接著是短暫混淆,分不清自己究竟在HW的這個家或那個家,或在NY,還是仍然在距地表數萬英呎的高空中,像個假衛星般繞著地球飛行。

三年前的時差,不過是單純在醒醒睡睡間掙扎。但時差年年有,形式卻不停變化:什麼時候發生,持續多久,影響多深,根本說不得準,連人靜夜深時倏然清醒時那股思念的濃度,都不盡相同。即使如山姆這樣的猛男(?),都曾經在回台灣的某個下午跟朋友打球時被調侃「怎麼有氣無力的」,他說,當時就像熬了大半個夜後還想快攻上籃一樣,使不上力。

再過幾年,因為時差而錯亂的,可能不再限於時間與地點。會不會有天半夜醒來,一時不能確定自己到底幾歲了呢?嗯,如果我們到了六十歲還繼續這樣飛的話。

2008年12月28日 星期日

★ 台北與我(三) ★

針對「台北與我」這個討論點,起源於兩年前夏天與T及Y間的那場對話。雖然我曾按年代順序寫過簡介(一)的初到台北,還有(二)的台北印象,卻遲遲未曾做出一個結尾。

假如人生必須標註地圖代碼,那我目前的版本就是HTYN:從家鄉的中南部H小鎮,青春末期的台北,到密西根的Y城,與現在的紐約。一直以來,每當有人問及最愛的城市,那一個從不猶疑的答案,總是台北。

在台北唸書的那幾年,除了早期搭火車,後來總是選擇機動性高,回到鎮上後幾步路就是家門口的公路客運。每回南下三小時多的車程,一旦經過竹苗地區,進入中部,就算是陰雨天也多半轉晴,透明車窗外的顏色,則會從陰灰突然變為淺綠淡藍。看見田地的機會,遠遠大過市集城鎮。在那一格格的農地間,偶爾會出現獨棟的透天樓房。那時我就常常想,為什麼有人住在這裡,有人住在城市?如果可以選擇,他們願意彼此交換嗎?他們又抱著怎樣的心情,在這兩個地點間流動?

對某些人來說,最愛的是自小生長的家鄉。對我而言,家鄉是未成年的全部。從幼稚園到高中,簡化地說,是一段不含選擇機會的過程,上課、唸書、作業、考試,不斷重複;不必擔心選什麼課,吃什麼飯,從事什麼活動,連誰跟你同班,誰坐你身邊,都早就由別人規劃好了。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生病時大人帶你去看醫生,一整個理所當然。就算在這過程中你曾經稍稍起過叛逆的念頭,那種強度,不過就像數十萬人聚集的跨年廣場上所有人齊聲倒數十秒時口袋裡突然響起的手機鈴聲一樣,很快就被掩蓋。

台北象徵的,就是這一切的相反。雖然一開始我並不明白。

大學遷入宿舍的那一天浩浩蕩蕩,除了爸媽之外,還有哥哥,及哥哥的同學,還有哥哥同學的妹妹,也是我從小學時就同班的同學L。選好桌位及床位,稍微收拾整理一番,然後在附近添購一些生活用品之後,爸媽還得趕火車回家,他們一行人在下午三點多搭公車離開。我跟在公車後方快步地走,突然間那總是戴著墨鏡的歌手在我的腦海裡用力唱起《鹿港小鎮》,那一刻,我強烈的思鄉,在人來人往的街道上毫無顧忌地淚流滿面,不知道自己原來那麼依賴。在全然陌生的台北,往前看是未知,如果膽怯了,也沒有後退的機會。已經先行到台北準備註冊開學的死黨YH在公共電話上安撫著我,當晚還帶我逛夜市,看了一場電影。

回想起來,那其實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往後幾年,在求學工作戀愛等等各種生活層面上累積了摔跤的經驗,學會在身旁朋友們的打氣中怎麼很快爬起很快癒合,也學會在做決定時抓住評估情勢的訣竅。台北這個城市,逼我在跌跌撞撞中學習摸索,在受傷後堅強,又在這個過程裡,逐漸勾勒出不經由他人安排的,那心靈自由的輪廓。此刻如果有人大聲放著《鹿港小鎮》這首歌,我想我可以開心跟著唱,台北或許永遠不會是我的家,但卻是我成長中最具有象徵意義的一個城市。